那顺的4本民情日记和1350个日日夜夜

2018-07-09 10:05:01 | 来源:内蒙古日报 | 作者:相恒义 郑学良 皇甫秀玲 肖振英 | 责任编辑:苏文彦
摘要:那顺有4本厚厚的民情日记,每本160页,记录着他在村里1350多个日日夜夜的工作。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从驻村第一天起,村里的事儿就是我的家事,做好村民主心骨,无愧党和政府对我的信任。”

脱贫致富的扶贫羊

深夜整理扶贫日记

与乡亲们商量着试种藜麦

与扶贫工作队的队员们一起整理扶贫档案

在村里开起了“扶贫爱心超市”

办画展时的情景(资料图片)

在贫困户家了解情况

开着二手车跑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

干净整洁的范四窑村

记者信手翻开他的日记:为特困户田占山家购买了电视机和血压计;为两名患癌村民分别送去了1200元的体检卡和1000元药品;为生活在镇幸福互助院里的60多位老人拍摄了16寸照片并装裱成框;为不慎摔倒导致骨折村民范海龙的儿子垫付1万元治疗费……

“我今天在城道窑村下乡,有事随时打电话……”

6月15日,记者赶往清水河宏河镇范四窑村采访,看见驻村第一书记那顺粘在窗户玻璃上的留言条这样写着。

村委会委员王君小说:“那书记一大早去城道窑帮贫困户种地去了。”

顺着蜿蜒的土路驱车约半个多小时,我们找到了那顺。炽烈的阳光下,身着迷彩服的那顺从地里迎出来,虽然黝黑的脸上挂满汗珠,却身板直挺精气神十足。

那顺原是一名军人,2000年转业到呼和浩特市政府办公厅工作,2014年9月,他服从“选派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 的安排,翻山越岭来到范四窑行政村,担起这里的12个自然村103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担子。

上任的第一件事儿:帮助103户中最容易脱贫的13户贫困户脱贫。

前梁村贫困户张兴良有木工手艺,却仅依靠种地维持生计。2016年,他的两个孩子分别上大学和中学,每月开支不小,而妻子又在这时患病住院,原本已经脱贫的家庭又返贫了。为了帮他们摆脱困境,那顺多方打听,给张兴良找到了一份木匠活儿。从此,张兴良农忙务农,农闲外出靠手艺挣钱,一年收入6万多元,这让他家彻底告别了贫困。在那顺的努力下,像张兴良一样13户贫困户短时间内脱贫了,他们有的进城到饭店当厨师或服务员,有的做了家政服务……

脱贫攻坚,没有产业带动不行。为了让贫困村民从根本上摆脱贫困,那顺与镇、村干部多次外出考察适用于当地的脱贫项目。

藜麦营养价值高卖价高增收快,那顺发动前梁自然村村民种植了120亩藜麦,却无收割设备;开办肉羊养殖厂是村民致富的好途径,但买种羊钱从哪来?办法总比困难多,那顺返回本单位,请求“娘家”支援,先后争取到帮扶资金6万元,给村民购置了饲草粉碎机、脱粒机、碾米机等农用机械,为每户贫困户购买了6只种公羊。

爱好摄影的那顺在工作中拍到1000多幅摄影作品,2016年1月9日和2017年9月27日,他先后两次成功举办“精准扶贫、与爱同行——那顺摄影作品义卖活动”,将所得6万余元善款全部用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及种养殖项目上:开办食品加工坊、米面加工作坊,购置了米面加工机器、冷藏柜、豆磨机、真空包装机,为村里残疾人送上了轮椅、拐杖、食用油、电热毯、保暖衣物。

2017年1月,他成立了“爱心扶贫团队”,还建立3个由百余位亲朋好友和战友组成的“爱心扶贫微信群”,他在朋友圈晒村民的贫困生活和卖不出去的绿色农产品,为村民自产的山茶、杂粮等农产品联系销路、开拓市场,为突发事故的贫困户发起募捐;晒各级政府对贫苦户的关爱和支持,鼓励贫困户战胜困难,也把脱贫致富的成果告诉大家。

每次回家之前,那顺都要到12个自然村走访一遍,根据朋友圈的订单把贫困户家里的小米、蘑菇、鸡蛋、猪肉等农产品带在车上。从这些偏远的村落启程,开着2万元买来的二手车,经过崎岖的盘山路,回到市里分送到每一家,回到自己家经常已是半夜。

如今,范四窑村103户贫困户中除3户因病返贫外,其他全部脱贫。

那顺有4本厚厚的民情日记,每本160页,记录着他在村里1350多个日日夜夜的工作。记者信手翻开:为特困户田占山家购买了电视机和血压计;为两名患癌村民分别送去了1200元的体检卡和1000元药品;为生活在镇幸福互助院里的60多位老人全部拍摄了16寸照片并装裱成框;为不慎摔倒导致骨折村民范海龙的儿子垫付1万元治疗费……

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从驻村第一天起,村里的事儿就是我的家事,做好村民主心骨,无愧党和政府对我的信任。”(记者/相恒义 郑学良 皇甫秀玲 肖振英 图/于涛)

记者手记:

从生活起居便利的首府来到极度贫困的小村庄,那顺的足迹遍布范四窑12个自然村的田间地头和贫困户家中。作为清水河县57名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队长的一员,他凭着一颗赤诚之心谱写着一首质朴而坚定的扶贫之歌,他心系群众的奉献精神让他先后荣获了“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等20多项荣誉,但这些荣誉没有让他停下来,他依然奔波在扶贫攻坚的路上。那里需要他。村民说:听见那辆车的动静,我们知道那书记又来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