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 供给侧改革激发畜牧业活力

发布时间:2018-07-03 12:00:03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刘博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从落实“减羊增牛”政策,到畜牧产业化发展,再将“工业化思维”注入畜牧业发展链条中,锡林郭勒盟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不断融入到养、卖、加工各环节中,逐步调整牧区生产经营结构,使各类要素实现优化配置,围绕树立品牌提升质量,做优做强畜牧业。

从落实“减羊增牛”政策,到畜牧产业化发展,再将“工业化思维”注入畜牧业发展链条中,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不断融入到养、卖、加工各环节中,逐步调整牧区生产经营结构,使各类要素实现优化配置,围绕市场需求提高数量,围绕树立品牌提升质量,做优做强畜牧业。

补短板:增牛具有现实意义

市场越来越大,消费需求一天一变,加上进口畜产品的冲击,价格低、羊难卖一度成为困扰牧民的老大难问题。

牧民王宝山就曾走入养羊的“死胡同”,针对粗放经营和养畜结构单一等问题,王宝山在他生活的正镶白旗伊和淖苏木宝日陶勒盖嘎查率先处理了全部山羊,自筹加低息贷款购进了20头西门塔尔牛,开始了养畜道路上的“二次革命”。

减羊去库存、增牛补短板、卖奶去产能、换料降成本,王宝山率先“减羊增牛”,又以改变传统养殖、投入方式,激发畜种优势,推进一产与三产融合发展,使畜牧业要素实现了最优配置。

从濒临贫困到年收入百万元,王宝山的成功在于他跟着市场走,而当下的市场大环境又如何?

锡林郭勒全盟肉羊存栏约占牲畜总存栏的90%以上,肉牛存栏规模仅为7.2%;约三分之一的域内国土面积为沙地,近70%的天然草场亟需治理,受销售价格和生产成本的双重挤压,近几年农牧民收入增速趋缓。

降低羊的供给,扩大牛的需求,既调整了资金分配结构,又调整了产业结构,“减羊增牛”让越来越多的牧户依照实际开始了各家的“产业重组”。

在阿巴嘎旗查干淖尔镇脑干希力嘎查,许文峰家的20头牛犊去年以每头单价7000多元卖出,再加上已卖出的母牛和一部分绵羊,最终稳赚30万元,这在他家面积不大、沙地较多的1350亩草场上,算得上高产出了。

当下,畜牧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越来越多的牧户按照政策引导,从供给端入手,在自家的棚圈里培育出了致富新动能。

今年,锡林郭勒全盟将压减肉羊150万只左右,引进优质良种肉牛5万头,牧业年度羊存栏控制在1100万只左右,牛存栏提高到170万头左右,肉牛改良率达到98%以上。黄牛改良方面,完成77万头牛的改良工作,其中本交改良42万头、冷配配种35万头,新建核心群41个,加强对现有179个肉牛核心群的监管。

扩大中高端供给,增强养畜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朝着建设国家级优质种畜繁育示范基地的目标迈进,预计“十三五”末,全盟优质良种肉牛存栏规模和年出栏精深加工规模有望较2016年分别增长100%和50%。

去库存:减羊不是不养羊

棚圈内“一羊独大”的养畜格局在牧区延续多年,有的人养羊挣钱,有的人养羊不挣钱,几家欢喜几家愁,区别就在于如何养。

从向数量要效益到向质量要效益,化解棚圈内过剩的“产能”,并不是不养羊,而是要精养、优养。

东乌珠穆沁旗乌里雅斯太镇阿木古楞嘎查牧民朝伦巴特尔家的羔羊,总能比市面上的羔羊价格每只多卖出20到30元,并且从来不愁羔羊卖不出去,旗里的肉食品公司总是提前上门与他签订收羊协议。

原因何在?这归功于羊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的建立。

在实施“品牌兴盟”战略中,锡林郭勒盟建立起一批重点培育企业的基础档案,并全力做好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培育和知名商标认定工作,形成了一套梯度品牌培育体系。全盟13个旗县市(区)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均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50个畜牧业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尤其是“乌珠穆沁羊肉”“苏尼特羊肉”“察哈尔羊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登记,让“锡林郭勒羊肉”享誉四海,成为全国畜产品中的佼佼者。

现在,一只只纯种察哈尔羊成了助力产业发展的“造血干细胞”,为了让贫困户富起来,在驻村干部的协调帮助下,去年明安图镇三面井嘎查35个贫困户得到了400只察哈尔基础母羊,目前已接羔355只,个个长势喜人,经济效益可观。

按照“精养优养”的要求,今年锡林郭勒盟将继续推动乌珠穆沁、苏尼特、察哈尔等优质肉羊品种选育提高、选育扩繁和标准化养殖,优化畜群畜种结构,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推进肉羊产业标准化生产。同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推进乌珠穆沁、苏尼特、察哈尔羊三大原种场提档升级,规范开展良种登记、性能测定、遗传评估等工作,积极申报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完善种公羊集中管理机制,建立电子化档案,健全种公羊鉴定、年检、调剂和系谱档案,实现种公羊信息化动态管理。

促转型:将牧民融入产业中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指出,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促进产业融合上聚焦聚力,在构建“接二(产)连三(产)”的农牧业产业链价值链上有更大作为。

让养牧人变成“市场人”,去年5月东乌珠穆沁旗9个苏木镇的220个牧户,合资创办了蒙古乡牧业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牧业全产业链,如今业务已涵盖到牲畜养殖、加工、销售、运输、饲草料加工、电子商务等领域,走出了一条全新的畜牧业发展之路。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坚持现代化和绿色化深度融合,通过“企业+合作社+农牧民”的模式,建立起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营销体系,推动畜牧业由“小、散、弱”向“高、精、强”发展。

一个龙头企业,可以带活一个产业,激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是带动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主力军”,让龙头企业与农牧民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才能实现稳定增收。

目前,锡林郭勒盟已经引进两家带动能力较强的企业项目,分别为大庄园集团年精深加工300万只肉羊、20万头肉牛以及10万只优质良种肉羊繁育示范项目,华润五丰年精深加工30万头肉牛生产线和育肥1万头、扩繁2000头优质纯种肉牛示范项目。

通过扶持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对畜产品加工行业进行整合提升,提高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切实解决锡林郭勒盟目前畜产品加工行业低层次装备、低水平运行和产品低端、效益低下的问题,引领带动全产业链提质增效。

为加快推进农村牧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牧业与旅游、电商、康养等新业态深度融合,今年锡林郭勒盟将鼓励支持龙头加工和专业营销企业团队在区内外大中城市设立专营店和直销点,建立完善冷链物流体系,重点扶持“新丝路”“锡鲜生”“供销e家锡林郭勒馆”等本土电商平台发展,建立线上线下新业态营销网络。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