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蒙古马》,这些文化背景你了解吗?

2018-06-15 11:24:17 | 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 | 作者:苏文彦 | 责任编辑:苏文彦
摘要:蒙古马是蒙古族人民最亲密的朋友,它融入了蒙古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文化,融入了草原。

剧目背景

蒙古马是蒙古族人民最亲密的朋友,它融入了蒙古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文化,融入了草原。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自治区时讲到了蒙古马,他说“蒙古马生命力强、耐力强、体魄健壮。我们干事创业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这段话深刻概况了蒙古马的精神内涵。

(摄影:刘海栋)

为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弘扬“蒙古马精神”。2017年在锡林郭勒盟盟委、行署,锡林浩特市市委、政府大力支持下,由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匠心打造了大型室内实景剧《蒙古马》,在中国马都树立起一部具有特色的蒙古族文化演艺剧目成为锡林郭勒的城市名片,更好的扩大中国马都和锡林郭勒草原品牌的影响力,全面展示蒙古马文化、蒙古族文化、草原文化的内涵。

剧目理念

《蒙古马》大型室内实景剧展现了蒙古人与蒙古马世代相传的深厚情感,集中呈现草原、蒙古人、蒙古马三者在蒙古民族发展历史长河中的和谐共存;赞美了蒙古马在生产、生活、战争等各方面对“马背民族”发展的重大作用,歌颂了蒙古马忠于职守、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

马背承载草原文化传奇

蒙古族在生产生活中,已经和马结下不解之缘。蒙古族马文化,几乎能够串联起这个民族的历史。

草原游牧民族使用马作为交通工具,使他们了解了辽阔的草原,方便了分散居住的牧民之间的来往交流,让他们能够走得更远,选择更好的牧场。

蒙古族日常生活中的风俗习惯、生活用具等均浸润着马文化的痕迹。蒙古袍、蒙古靴等民族服装,马鞍、套马杆等马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长调和呼麦,都和马有关,都和马文化相关。

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马壮的时候,是酿制奶酒和酸马奶的季节。将马奶收贮于皮囊中,不停搅拌,数小时后便乳脂分离,发酵成酸马奶。这时举行马奶节,亲戚朋友欢聚在一起,共饮马奶酒,长辈们说着祝福词,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草原上的蒙古族每年都要举行传统盛会——那达慕大会,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就是赛马。牧人们一直向往“速度感”,牧马人聚到一起时,通常会比一比谁的马跑得最快,这种活动逐渐变成了赛马。

文学领域的永恒丰碑

马文化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马英武的气质、矫健的身姿和灵敏的动作,都成为人们精神追求的物化形象。

在蒙古族文化中,马被奉为“神”。在内蒙古自治区发现的岩画中,最早出现的“史前艺术”中就有马的形象。在他们的心目中,马是一种神圣的动物。牧民们都认为它是长生天派来的使者,给草原带来美丽富饶,象征着牧民善良纯洁的心灵。牧民在远行时,老母亲会用勺子把酸马奶向天洒散,祝福远行的孩子和亲戚朋友一路平安。

北方游牧民族自古就有祭马的民间风俗,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马祖是马在天上的星宿,先牧是开始教人牧马的神灵,马社是马厩中的土地神,马步是掌管马灾的神灵。

作为蒙古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马在文学领域是一座永恒的丰碑。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中,英雄的坐骑是集兽性、神性和人性于一体的艺术形象,它们不但同英雄一样勇敢、坚强,具有高超的智慧,而且往往在关键时刻,成为英雄的救世主和启蒙者,成为最后战胜恶魔的决定因素。

一直以来,马文化主要以“吉祥”为核心价值,其中包含有祝福、祈祷、激励、成功等象征意义,“马到成功”已成为了人们相互间祝福的代名词,关于马的词语中出现贬义成分的几率,也是所有象征性动物中最少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