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4日,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朝克乌拉苏木图古日格嘎查,乌仁毕力格骑摩托车出诊。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深处的图古日格嘎查,牧民们常常能看见一名骑摩托车的乡村女医生,背着药箱风尘仆仆地赶路,她就是乌仁毕力格,牧民们随叫随到的“120”。
乌仁毕力格今年47岁,在草原牧区行医已有22年。1996年,从内蒙古蒙医学院毕业的乌仁毕力格回到家乡的乡镇卫生院工作。2000年,图古日格嘎查的卫生室成立,这是牧区最基层的医疗机构。从小在牧区长大的乌仁毕力格欣然接受委派,成了这里唯一的医生,给牧民就医提供了很大便利,只要打电话给她,就能随叫随到。
牧民需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一旦生病就会影响生产,甚至可能因病致贫。乌仁毕力格总是第一时间来到患者身边,治愈普通疾病,并为重症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十多年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刚开始在牧区推行的时候并不顺利。为了让牧民深入了解这项惠民政策,她走进每一个家庭耐心讲解,最终赢得了牧民的信任。近几年图古日格嘎查自愿加入“新农合”的常住牧民已达到100%,减轻了牧民的医疗负担。
乌仁毕力格和丈夫在卫生室附近经营着一片牧场。在业余时间,她像普通牧民一样勤劳地放牧、挤奶、打草,但身边总是带着手机,等候牧民的随时召唤。(新华社记者 邹予 摄)

5月14日,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朝克乌拉苏木图古日格嘎查,乌仁毕力格抵达患者家。

5月14日,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朝克乌拉苏木图古日格嘎查,乌仁毕力格(右)为牧民做检查。

5月14日,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朝克乌拉苏木图古日格嘎查,乌仁毕力格(右)为患者量血压。

5月14日,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朝克乌拉苏木图古日格嘎查,乌仁毕力格(左)在丈夫的陪同下离开卫生室出诊。

5月14日,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朝克乌拉苏木图古日格嘎查,乌仁毕力格在卫生室为牧民看病。

5月15日,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朝克乌拉苏木图古日格嘎查,乌仁毕力格给自家羊羔喂奶。

5月14日,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朝克乌拉苏木图古日格嘎查,乌仁毕力格(左)和丈夫在自家牧场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