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尼特草原上的“王府”

2018-05-18 21:55:11 | 来源:草原文化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许浩成
摘要:      兼具黄教与清末宫廷建筑风格和造型的灰色古建筑群是内蒙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展示苏尼特历史、文化、民俗、文物等的综合性博物馆。
苏尼特草原上的“王府”

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苏图敖包山上向南眺望,150年历史的苏尼特右旗王府尽收眼底。这兼具黄教与清末宫廷建筑风格和造型的灰色古建筑群是内蒙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展示苏尼特历史、文化、民俗、文物等的综合性博物馆。


  1863年(清同治二年),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之父杜棱亲王那木济勒旺楚克始建苏尼特右旗王府。王府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沿袭了黄教(藏传佛教主要派别之一)传统建筑风格,模仿了清末皇宫建筑造型。王府建筑在继承汉式儒家礼制建筑“前堂后寝”的基础上,结合蒙古民族的信仰改为“前为厅堂,后为佛殿”的建筑方式。王府由正殿、配殿、厢房组成的两个四合院,以及两侧结构近乎一致的偏殿和厢房组成。诸多殿堂依据不同用途,朝不同方向建造,使整个王府结构左右对称。走进王府,见飞檐翘角精巧、古朴,殿堂边角均刻画有猿猴攀柱、喜鹊登梅等图案。檐下每根椽头都绘有牛、马、羊、骆驼等图画,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王府正殿的大门上镶有九颗铜钉,门两侧蹲坐石雕雄狮。正殿前两根10余米高的“查迪格”,正殿后的“苏力德”,以及偏殿前的蒙古包群,王府大院两侧南北延伸百余米长的栓马桩等,均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苏尼特右旗从2007年开始对王府进行修缮,并设计成博物馆,设置了22个展览厅,将以专题陈列、实物展览、模型展览、文字介绍、图画展览等形式,展示近代内蒙古历史和苏尼特历史、文化、民俗、文物等。据工作人员介绍,博物馆馆藏文物有100多件,其中长4.52米的二十一度母像挂毯为清代末期、民国时期的文物;高8.5厘米、质地纯银的佛灯为清代末期、民国时期的文物;经书《故事海洋》是清末苏尼特右旗王府所用的佛教故事经书,其封面为布料,内页全部为纸质;侧面刻画有龙头的花纹木桌是民国时期的文物;花纹折叠木桌是民国时期文物,桌子侧面刻画有人物、动物、鸟、树木等,此木桌便于携带,适合蒙古民族游牧生活;印有龙身花纹的红铜奶桶是清末时期民间文物。
  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说,近代苏尼特草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都与“王府”有关。从那木吉勒旺楚克承袭锡林郭勒楚古兰达(盟长)官职时,苏尼特右旗王府就成为锡林郭勒各旗聚会的重要场所。民国初苏尼特右旗由察哈尔都统管辖,民国时期归察哈尔省府。民国26年王府属伪蒙疆政府。在那木吉勒旺楚克之子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执旗政的20多年中,在王府周边先后创办了女子家政学校、喇嘛学校等8所学校。建立了蒙医院,兴建手工纺织厂、铁木银铜器具制造厂、奶食品厂、蒙古包制造厂等,发展了地方手工业。德穆楚克栋鲁普于1902年2月出生,他年满18岁开始亲执政务。
  1945年10月,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乌兰夫等同志来到苏尼特右旗王府开展工作,同参加“临时政府”的各方面人士广泛接触,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争取和团结了大多数青年和一些民族人士,改组了“临时政府”,乌兰夫当选主席。随即这个政府迁到张北县,是年11月解散。“临时政府”大部分成员前往张家口参加内蒙古自治联合会。1946年7月底,中国共产党在苏尼特右旗王府召开各阶层代表大会,会议进行3天,成立了苏尼特右旗历史上第一个民主政府,标志着世袭札萨克制度的结束,这是关系到苏尼特右旗乃至内蒙古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从此,内蒙古人民真正走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道路,内蒙古成为祖国大家庭中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1949年7月1日,苏尼特右旗人民政府在王府正式成立,1954年苏尼特右旗旗委、人民政府及所属部分科局在王府办公,直到1958年搬到赛汉塔拉镇。1957年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在王府诞生,并从这里走向草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