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草原文化资源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2018-05-18 21:49:32 | 来源:草原文化网 | 作者:吴福永 | 责任编辑:许浩成
摘要: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文化博大精深,文物古迹恢宏久远,宗教文化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浑朴浓郁,民族工艺琳琅满目,口岸异国风情别具一格。
发掘草原文化资源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在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中,把内蒙古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作为八个发展定位之一,充分肯定了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意义,也体现了草原文化对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文化博大精深,文物古迹恢宏久远,宗教文化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浑朴浓郁,民族工艺琳琅满目,口岸异国风情别具一格。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凭借丰富的草原文化,极大推动了旅游业发展,但是,旅游业仍不能走在全国前列。当前,需要深入发掘草原文化资源,打造独具特色旅游品牌。


  一、进一步认识发掘草原文化的必要性
  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自然风光旖旎、物产资源富饶、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的少数民族地区,辽阔的草原、苍茫的森林、浩瀚的沙漠、迷人的阿斯哈图石林、神奇的阿尔山温泉、庄严肃穆的成吉思汗陵、恢弘的文化遗产、丰富的辽代遗迹、灿烂的民族文化、多彩的民族风情展示着内蒙古旅游独有的魅力和风采。
  1、蒙古文化博大精深。内蒙古是中国古代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起,构成中华文明史,驰名中外的“河套文化”、“大窑文化”、“红山文化”、“扎赉诺尔”,有着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2、民族文化丰富多样。内蒙古有49个民族,即使同一个民族在不同地域,民族文化风俗也各不相同,“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蒙古民族中,因地区及所属部落不同,又分为科尔沁文化、察哈尔文化、鄂尔多斯文化。此外,鄂伦春文化、达斡尔文化、鄂温克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还有在呼伦贝尔市的俄罗斯民族自治乡,就是中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文化异质性特强,文化旅游发展空间极大。
  3、文物古迹历史久远。现保存有辽文化遗址、元氏文物古迹、明清时期的召庙、各种衙署,如将军衙署。鄂尔多斯有成吉思汗陵,锡林郭勒草原有元上都,阿拉善、喀拉沁有王爷府旧址,喇嘛教有五当召、大召、席勒图召、美岱召、王爱召,以及昭君坟、白塔等。
  4、宗教文化历史悠久。萨满教和喇嘛教对内蒙古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保存的宁城县大明塔、呼和浩特的白塔、舍利宝塔,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极高。包头的五当召,是喇嘛教三大圣地之一。
  5、民族风情浑朴浓郁。蒙古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风情表现在服饰、饮食、居住、待客、婚嫁、礼仪、节庆、竞技等方面,有很强的民族特色。
  6、民族工艺琳琅满目。内蒙古北方游牧民族用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每件民族用品都凝聚着民族的智慧,饱含着民族文化特色,比如马头琴、蒙古刀、结盟杯等。
  7、口岸异国风情别具一格。内蒙古是中国的北疆地区,发展旅游业具有地域优势,可以引进外域文化,增添旅游特色。二连浩特是中蒙边境口岸,满洲里是中俄的边境口岸,可以引进俄罗斯文化,建立口岸旅游区。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两者互融共进、互相促进。使自治区旅游业形成品牌效应,必须对草原文化进行挖掘、整合、创新,凸显文化的灵魂作用。
  二、进一步认识发掘草原文化的紧迫性
  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文化创新显然不足,缺乏高端文化策划与设计,旅游业品牌效应不强,进一步发掘草原文化时不我待。
  1、文化挖掘开发不够。我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如果深度挖掘,完全可以提高旅游档次。但是我们不论对自然景观的人文改造上,还是对文化资源的发掘上,只在观光、饮食上简单地浅层次地挖掘民族文化,在深度方面欠挖掘,在广度方面欠扩展。
  2、文化产品雷同单一。旅游就是一种感受异质文化,寻求刺激的“猎奇”过程,特色的东西才有吸引力。我区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很有特色,如果整合得好,可以创建品牌旅游产品。但是,我们在旅游业的开发中,旅游资源特点不突出,只注重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张,不注重文化的策划设计和品牌效应,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初级产品居多,景点雷同现象严重,节目表演大同小异,互相模仿,不能把自身文化特色东西凸显出来,形成个性化的旅游文化产品。
  3、文化设计简单守旧。在旅游业的策划中,沿袭旧有的传统方式,不能与时俱进地培育发展先进的东西,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创新力不足,初级产品居多,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旅游发展难有竞争力。大部分景区缺乏文化内涵、艺术风格、民族习俗、地区特色。在一些景点,只能是一菜(手扒肉)、一汤(酒)、一首歌,白天看草原,晚上睡觉,民族文化风情单薄。
  4、民族文化异化严重。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性强的地方,往往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方,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并异化。在旅游交往过程中,很容易丢失本具旅游特色的文化,使民族文化渐近蜕变:建筑特色文化失色、服饰文化失色、饮食文化失色、习俗文化失色、宗教文化失色等。
  5、旅游宣传缺失文化。旅游宣传习惯于参加国内外旅游交易会、召开旅游推介会。最近几年虽然启动了面对公众的宣传,增加了电视广告、网络宣传,但是旅游宣传基本没有突破传统的观念,思路不广,方式单一,文化设计不够,文化创新不足,不能很好利用文化资源,整合各方文化力量形成宣传合力。
  6、服务文化创新不足。在旅游的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中,不论是物的“硬实力”设施上,还是旅游文化的“软实力”应用上,我们的旅游服务都难上档次。

  三、探索发掘草原文化的新途径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要使旅游形成品牌效应,必须进行文化策划设计,通过对文化的挖掘、整合、创新等方式,凸显文化的灵魂作用。
  1、充分发挥文化的“六化”作用。文化的“六化”作用是发掘草原文化重要方法,通过对文化本身内在功能的发掘,来提升旅游业档次和品位。
  一是充分发挥文化的点化作用。文化对旅游资源的整合具有画龙点睛、点石为金的作用。首先,文化对自然风光的点化作用。文化对自然风光开发、包装,自然风光就会因文化而具魅力,例如在草原景点可以举行赛马表演、马队迎宾、搏克表演、祭敖包、牧户做客、射箭、射弩、骑马、篝火晚会、民俗表演。品尝特色民族食品:手扒羊肉、烤全羊、奶茶以及其他蒙古风味食品。在沙漠旅游景区可以骑骆驼、滑沙、沙漠冲浪、篝火晚会、民族歌舞表演、沙漠探险等,以及新型的如沙漠滑翔伞、沙漠太空球、沙漠冲浪等项目。在水上可以游览、垂钓、捕捞、水上野炊、游泳、漂流等。在森林可以开展疗养、健身、科普等旅游项目。通过文化的挖掘和注入,使自然风光大放光彩。其次,在旅游景点发掘蒙古族的民族风情文化,开发包括饮食、服侍、居住、节日、婚嫁、民间歌舞、游戏竞技等参与性、娱乐性的旅游项目。在森林旅游中增加达斡尔族民俗、鄂温克族民俗、鄂伦春族民俗活动。再者,在自然风光中注入现代时尚的旅游文化。比如,环境优美的乡村、草原开发农家乐、牧家乐旅游,在风景绚丽的地方可以开展生态观光、健康娱乐、度假休闲、商务会议会展等旅游。
  二是充分发挥文化的催化作用。文化对旅游资源的整合,象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一样,对旅游产品升级换代、品位提高,具有加速放大作用。影视剧、歌舞、诗歌、节庆等文化表现形式,都可以充当催化剂,提升旅游的文化档次。比如,《少林寺》、《乔家大院》、《丽水金沙》等电视剧和大型歌舞,对河南的少林寺、山西的乔家大院、云南的丽江等景点的文化内涵有很好的放大作用。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和呼和浩特的昭君文化节,很好地扩大草原文化和蒙古传统文化的感染力。《鄂尔多斯婚礼》把蒙古族的民俗风情的独特魅力尽展世人面前,鄂尔多斯成了内蒙古旅游胜地的一颗明珠。继续发掘、光大无伴奏合唱、呼麦、马头琴演奏、蒙古族长调、草原那达慕、乌兰牧骑以及满洲里的俄罗斯风情歌舞,形成民族特色旅游业。
  三是充分发挥文化的孵化作用。应用文化整合旅游资源,可以使旅游增添新的文化内涵。其一、人造景观、主题公园的建立,是人文精神的创造活动,深圳的锦绣中华、中华民俗村、世界之窗、欢乐谷,就属此列。其二、利用高科技的声、色、光、气等先进技术,打造景点、剧场、餐宿等地点,使它们的艺术效果、文化氛围产生质的飞跃。象云南的《丽水金沙》、《蝴蝶之梦》就是利用声、光、电、气来渲染艺术表演。其三、文化创意。美国大片《花木兰》取材于河南的民间传说,进行艺术创新,形成艺术典范。同样,好莱坞的科幻巨片《侏罗纪公园》是从网上获得了河南西峡恐龙蛋和云南禄侏罗纪恐龙化石资料后,受到极大启发而创意成功。其四、创办并完善新型旅游项目,比如商务旅游、会展旅游、休闲旅游、体育旅游、自驾车旅游等旅游形式。其五、实景表演也是旅游文化一种创新。在这一方面,云南的《云南印象》、《丽水金沙》和河南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都获得了成功,具有国际声誉。
  四是充分发挥文化的感化作用。文化对人的心灵具有一种抚慰、安宁、感悟的作用。我区不仅有浩瀚的森林、广博的湖泊,还有美丽辽阔的草原,都是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园,人们精神疗养的好去处。同时,我区拥有成吉思汗陵、五当召、美岱召、席力图召、大召、昭君墓、乌素图召、五塔寺、南寺、北寺、成吉思汗庙等,是人们可以参拜、拜谒、阐悟的地方。再者,我区还有乌兰夫纪念馆、乌兰夫故居、武川县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遗址和中共五一会议旧址。这些地方是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学习革命先烈崇高精神的红色旅游地。
  五是充分发挥文化的美化作用。不论是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人造景观,还是优质的服务态度、淳厚的民风民俗,都给人一种精神愉悦的美的享受。蓝天、白云、绿草与那里的蒙古包、牧民、骏马、羊群融合在一起,就是一幅风景画。自然美需要我们用文化来点化、催化、优化,人文精神也要借助旅游文化来发掘、光大、美化。一次成功的旅游就是一次美的享受,精神的升华。
  六是充分发挥文化的优化作用。文化对旅游资源的整合过程就是旅游产品的优化提质过程,对静态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如此,对动态的服务态度、民俗民风也如此。通过旅游吸收外界先进的文化理念思想意识,用现代文化理念思想意识涤除传统文化中消极和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
  2、充分发挥文化的“六结合”作用。文化的“六结合”作用是发掘草原文化重要途径,通过对自然风光的点缀、对不同种类文化的创新整合,使旅游文化增添新的内容。
  一是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相结合。自然资源是物质有形体,而文化资源可以使自然资源变为优质旅游产品的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在产品形成过程中起主导力量。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就是人类征服改造物质世界的力量表现,人们看到的不只是建筑材料的堆砌,而是人类印证在自然物上的文化的符号。
  二是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新相结合。对民族历史文化要依靠影视、文学、诗词、歌舞、节日、雕刻、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来创新传播,这里旅游是各种艺术活动的载体。比如影视剧《成吉思汗》、大型歌舞剧《宋都·千古情》就如此。民族的就是特色的。特色的东西能够永驻魅力,离不开文化的挖掘与开拓。
  三是本能文化与纯粹文化相结合。要把生理的舒适和心理的愉悦兼顾起来。观光旅游、健身旅游、休闲旅游、主题公园都能使人的眼、体得到舒适的满足,但是仅此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提升文化层次的享受,即心灵美的愉悦和精神的陶冶。这种精神的享受来自山水、民俗、歌舞、服饰、雕刻、绘画、建筑以及居住在那里的人们文化素养等。这种软文化往往是旅游的真正魅力所在,杭州西湖之靓、苏州园林之美,不仅是自然风光美,更重要是沉淀在那里的吴越文化透溢出一种吸引力。参拜成吉思汗陵,能够激发人们征服一切的震撼心灵的精神力量。
  四是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相结合。充分发挥我区地域优势,把异域文化引进来,使本土居民在自己国土上“出一回国”。云南文化旅游中充分利用与南亚诸国接壤的便利条件,引进南亚诸国,特别是印度文化,让中国人在云南看到南亚诸国民族文化风情。在辽宁大连就有俄罗斯一条街、日本一条街。我们可以把周边的俄罗斯等国的民族文化风情搬过来。异国文化具有特色性、差异性,对中国旅客具有更大吸引力。
  五是设施的硬实力与文化的软实力相结合。旅游的基础设施,主要体现在物质层面上的文化,必须受文化软实力的点化作用,用行为层面文化和精神层面文化提升硬实力的文化档次。同时,提高行为层面与精神层面的自身文化。具体讲,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一方面渗透在各旅游部门的有形的基础设施中,满足旅客的求美、求新、求乐、求知的需求。另一方面又体现在旅游服务人员和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上,他们的言谈举止、礼节礼仪都体现一个民族、一个区域的文化特征,给人以鲜明的高品位文化形象。比如现代旅游饭店,不是简单提供膳食的场所,而是集食宿、社交、娱乐、审美、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因此,一个优秀的饭店,必须不断提高餐饮、客房、娱乐等环节的文化品位,同时培养和提高服务人员的文化素质,提供有情调的个性文化服务。
  六是文化生产者与文化消费者相结合。在旅游活动中,游客是上帝,我们的旅游管理者要不断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不同文化需求和文化特征,有针对性地满足他们的文化消费。比如,外国旅游者来中国,除了欣赏我国秀美的山川名胜、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品尝中国的美味佳肴外,更希望了解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状况,了解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信仰、娱乐等方面的习俗。再比如,现在生态旅游、农家乐、牧家乐、农业观光等应运而生,并成为时尚,也是迎合城市人的追求心灵宁静、回归自然的心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