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乌兰牧骑”分论坛现场(摄影:苏娜)
永远的乌兰牧骑分论坛支持人李树榕(摄影:苏娜)
2018年5月12至13日,由内蒙古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主办,内蒙古山路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协办,主题为“汇聚当代英才 服务草原文化——跟着习近平主席走进新时代”的中国•第二十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于2018年5月12--13日在呼和浩特市举办。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布小林、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艾丽华出席了本次论坛。论坛还邀请了来自国内外250多位嘉宾,包括有中国、美国、英国、奥地利,韩国、日本、哈萨克斯坦及蒙古国的科学院院士、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著名艺术家、旅游文化和传媒工作者、相关产业企业家,以及关心热爱草原文化的领导和嘉宾参加了本次论坛。
内蒙古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代表克明在“永远的乌兰牧骑“分论坛上发言(摄影:苏娜)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作曲家李世相在“永远的乌兰牧骑“分论坛上发言(摄影:苏娜)
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 乌兰牧骑老艺术家金花在“永远的乌兰牧骑“分论坛上发言(摄影:苏娜)
"第二十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之分论坛“永远的乌兰牧骑”同期举行。与会的专家、学者及乌兰牧骑队员们一同畅谈了草原轻骑兵——乌兰牧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研讨历时一天半,会上有三十多人先后发言,共同研究乌兰牧骑发展的大计。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布小林主席亲临会场,倾听代表们的发言。
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民族音乐学家杨玉成在“永远的乌兰牧骑“分论坛上发言(摄影:苏娜)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范子烨在“永远的乌兰牧骑“分论坛上发言(摄影:苏娜)
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中,称赞“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勉励他们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研究探讨乌兰牧骑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乌兰牧骑的艺术展现力;宣传好党的民族政策,大力弘扬草原文化,丰富广大农牧民文化生活,以文化繁荣引领社会风尚,筑牢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 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朱智忠在“永远的乌兰牧骑“分论坛上发言(摄影:苏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金铁宏在“永远的乌兰牧骑”分论坛上发言(摄影:苏娜)
据悉,半个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的乌兰牧骑工作者始终坚持以“演出、宣传、辅导、服务”为宗旨,充分发挥“队伍短小精干、队员一专多能、节目小型多样、装备轻便灵活”的优势,长期扎根于人民,活跃在基层,创作了大批深受群众欢迎的文艺作品,成为推动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新时代乌兰牧骑的发展同样也遇到了发展瓶颈和挑战,该如何创新、发展?该如何与市场接轨?该如何走向国际等问题,与会代表各抒己见,与会代表们认为,乌兰牧骑在新时代要适应市场经济和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增强创新意识,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演艺质量;要大力推进各项改革,切实增强乌兰牧骑的自我发展能力,切实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要重视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老乌兰牧骑队员在“永远的乌兰牧骑”分论坛上(摄影:苏娜)
此次会议明确,以本次论坛研讨为基础,收集更多有关乌兰牧骑感人故事,基金会组建专门编创部门,组织力量对乌兰牧骑的心路历程进行梳理,编写成剧本。内蒙古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也已与中央电视台达成协议,合作拍摄7集纪录片来展现乌兰牧骑丰富多彩的成长历程。同时,基金会组织力量,与美国百老汇通力合作,编排史诗级歌舞剧《乌兰牧骑》来展现乌兰牧骑艺术生命力。
“永远的乌兰牧骑”分论坛现场(摄影:苏娜)
基金会通过用影视剧及舞台剧等艺术形式把这支“红色嫩芽”60多年来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以地为舞台,用辛勤的汗水、用艺术的创造力和艺术的感染力丰富了牧民的精神家园,同时拉近了党和人民的感人故事展现出来。
(原标题:第二十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永远的乌兰牧骑”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