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儿女>草原骄子>

非遗传承人曹纳木上榜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

2018-05-17 11:01:40 | 来源:鄂尔多斯发布 | 作者: | 责任编辑:阿艺思
摘要:曹纳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尔多斯婚礼》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着《鄂尔多斯婚礼》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是《鄂尔多斯婚礼》活态传承的代表性人物。

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45号)有关规定,文化和旅游部开展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和评审工作,并成立了评审委员会和评审专家组。

经各地申报、专家组初评、社会公示、评审委员会审议等程序,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1082人)。其中,鄂托克前旗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曹纳木荣获“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称号。

曹纳木简介、事迹:

曹纳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尔多斯婚礼》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着《鄂尔多斯婚礼》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是《鄂尔多斯婚礼》活态传承的代表性人物。

曹纳木——1934年出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克珠日嘎查牧民扎巴家。中国蒙古语文学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歌谣学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成吉思汗研究会副理事长。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在鄂托克旗人民法院、旗委、旗人民政府等单位,从事翻译、蒙古语文等工作。退休后,依旧坚持从事翻译工作,兼搞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及研究工作。

早在1972年,曹纳木先生与学者陈育宁等人一同撰写《鄂尔多斯婚礼》长篇文章;1984年他以民俗顾问和演员的身份参加由鄂尔多斯电视台拍摄的电视纪实片《鄂尔多斯婚礼》(上下集),这一纪实片的拍摄和播映,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效应,对重新恢复鄂尔多斯婚礼的原貌起到了助推作用;上世纪末与他人合作撰写《鄂尔多斯婚礼》专著;上世纪80年代以后,他经常受邀在鄂尔多斯民间婚礼中担任祝颂人、迎亲人和主持人。凭借自己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成为传统鄂尔多斯婚礼的代表性传承人。

曹纳木先生对鄂尔多斯婚礼的所有礼仪进行了系统研究,收集、整理了丰富、完整的资料。老先生还收藏了众多古老的鄂尔多斯婚礼服饰和用具等;他先后编著、出版了与鄂尔多斯婚礼有关的《鄂尔多斯民歌集成》、《鄂尔多斯民歌经典》、《蒙古族肉食文化》、《鄂尔多斯妇女首饰追溯》、《鄂尔多斯文献》、《鄂尔多斯民间故事》、《蒙古族忌讳》等27部专著,多次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各类成果奖,被誉为“人类灵魂艺术家”。

曹纳木先生自幼生活在多彩而丰富的鄂尔多斯文化的海洋之中,受其熏陶,加之家族的传承与自身的天赋,对鄂尔多斯婚礼礼俗及民间歌曲、舞蹈、祝颂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

曹纳木先生,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但仍然精力充沛,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一刻不停地奔波着。为了传承鄂尔多斯婚礼及民俗文化,老先生建立书屋,收藏了几万册图书,并且肩负着培养更多年轻传承人的职责。目前,他向一批民间祝颂人和婚礼主持人亲自传授鄂尔多斯婚礼礼仪程序,使传统鄂尔多斯婚礼后继有人,让鄂尔多斯婚礼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永远保持无穷的魅力!

  鄂尔多斯婚礼

  内蒙古的地域十分辽阔,因而蒙古族的婚姻仪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其中尤以鄂尔多斯婚礼最为精彩。鄂尔多斯婚礼已经流传了700多年,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风格和情趣。它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悠扬的歌舞形式和热烈隆重的场面,表达了勤劳、勇敢、智慧的鄂尔多斯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追求和粗犷、豪爽、善良的性格。因此,鄂尔多斯婚礼广为传颂。

  鄂尔多斯婚礼包括哈达订亲、佩弓娶亲、拦门迎婿、献羊祝酒、求名问庚、卸羊脖子、分发出嫁、母亲祝福、抢帽子、圣火洗礼、跪拜公婆、掀开面纱、新娘敬茶、大小回门等一系列特定的仪式程序和活动内容。婚礼一般要持续两天,自始至终都洋溢着迷人的蒙古族风情。鄂尔多斯地区至今仍然比较完整地保留着鄂尔多斯婚礼的仪式程序,并使其发展演变成为一种礼仪化、规范化、风俗化和歌舞化的民俗文化现象。

  鄂尔多斯婚礼集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的崇尚文化、祭祀文化、宫廷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礼仪习俗、民族歌舞之大成,以幸福、吉祥、喜庆、热烈的情绪贯穿始终,展示了民族魅力,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2006年5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申报的鄂尔多斯婚礼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