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态>焦点关注>

新疆:“东方肯尼亚”里的守望者

2018-04-27 20:24:05 | 来源:新华社 | 作者:孙哲 江文耀 | 责任编辑:苏文彦
摘要: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首个以保护高原生态类型与物种多样性为重点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5万平方公里的高原中栖息着35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不乏黑颈鹤、雪豹等珍稀物种,被誉为“东方的肯尼亚”。

清晨,阳光挥洒在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群山之间,吐逊·萨吾提爬上了高耸的瞭望塔,远处迁徙而来的候鸟清晰可见。今年,已是吐逊在这片自然保护区中坚守的第25个年头。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首个以保护高原生态类型与物种多样性为重点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5万平方公里的高原中栖息着35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不乏黑颈鹤、雪豹等珍稀物种,被誉为“东方的肯尼亚”,这里也成了盗猎、非法穿越的“高发地”。

1993年8月,27岁的牧民吐逊“转行”成为保护区管理局依协克帕提中心站的管护员,随即见识了盗猎者的残忍,30多只藏羚羊惨遭毒手,被剥了皮的“高原精灵”静躺在荒原上。

“动物也是生命,咋能为了钱就这样胡来?”眼前的惨状,让吐逊心疼不已。尽管当时缺车少人,他却依然勇敢,成了牧民口中的“儿子娃娃”(新疆方言,意为“男子汉”)。

1994年的冬夜里,吐逊在望远镜中看到了远处闪烁的灯光,立刻通过电台向上汇报,与赶来支援的同伴将盗猎者一举擒获。

当同伴驾车追击逃窜的盗猎者时,吐逊又独自端起钢枪,顶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寒温坚守了1个多小时,留下看守被控制住的盗猎者,他的左耳因此被冻掉一部分。

残缺,却也成了维吾尔族汉子最引以为傲的“勋章”。

自此之后,深感势单力薄的吐逊开始不厌其烦地向牧民们宣讲。多年来,山上的牧民都成了依协克帕提中心站的“流动岗哨”,织起了严控盗猎、非法穿越的网络。

海拔近4000米的依协克帕提中心站,即使是在盛夏的夜晚,房间里都得生火取暖,湖边的沼泽地更是让阿管局从山下聘来的“生力军”们望而却步。

“人来了一看这儿的环境,没几天就走了。我都还没搞清楚人家叫什么。”吐逊说,周旋于盗猎与恶劣的自然环境间,山上的牧民也逐渐撤到了山下,如今只剩下6户、19个人。

几年前,吐逊也曾被调回若羌县城,却最终仍返回山上伏冰卧雪,守护阿尔金山的万物。

近年来,随着阿管局与当地政府和可可西里、羌塘等周边保护区的通力合作,盗猎、非法穿越得到一定控制,吐逊的工作重心也渐渐转变成了救助野生动物。

让吐逊记忆最深的,是4年前遇见的一只被妈妈弄“丢”了的小藏羚羊。

为了这只“小精灵”,吐逊和妻子从山下买来了牛奶,小藏羚羊也逐渐长大。此后,藏羚羊同吐逊达成了“默契”:早晨在附近吃草,晚上就回到院子里。直到一个冬日的清晨,吐逊再也不见它的踪影。

“连续好几个月,我都感觉是自己的一个孩子离开了。”吐逊说,他一度很失落,但最终也为藏羚羊回归广阔的天地开心。

“黑颈鹤翅膀断了,就给上个夹板;巡逻时捡回了8枚斑头雁卵,便让管护站喂养的母鸡孵化……”尽管远离儿女,但救助过的动物们,都成了陪伴吐逊夫妇的“家人”。

4月,阿尔金山冰雪渐融,在吐逊使用了20多年的老望远镜中,盗猎者的身影不见了,栖息生活的动物更多了,甚至在中心站不远处,也有了藏羚羊的身影。

52岁的吐逊期待,人类的足迹能早日撤出,将这片“净土”彻底交还野生动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