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儿女心向党,守望相助谱新篇。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蒙古族代表娜仁图雅向总书记敬献了哈达,并同达斡尔族代表索曙辉、汉族代表王欣会一起向总书记问好,代表内蒙古各族人民祝总书记吉祥如意。习近平总书记向内蒙古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感谢,并同代表们合影。
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内蒙古考察指导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内蒙古守望相助,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题词“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
内蒙古,这道北疆风景线,如今打造得更加亮丽了吗?草原上各族人民群众日子过得怎么样?转型发展推进到什么程度?内蒙古天更蓝、水更绿了吗?
草原上各族人民群众心连心、手牵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2月28日,开学第一天,呼和浩特市民族实验学校的学生在给老师们拜年。当日,该校师生和家长们身着盛装,按照蒙古族传统习俗进行集体拜年,使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习传统礼仪、在实践中学习民俗知识。(通拉嘎 摄)
蒙古族有句谚语:“但凡结为安达(兄弟),就是同一条性命不相舍弃。”在内蒙古118.3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生活着蒙、汉、满、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55个民族的群众。在这里,平均每8个家庭中就有一个多民族混合家庭,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呼格吉勒社区,全国“最美家庭”郭凤海、白瑞琴这对蒙古族夫妇帮扶汉族孩子的感人故事,正是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生动演绎。
上世纪80年代,退役后的郭凤海进入科右中旗饮服公司工作,他的汉族同事李氏夫妻俩去世较早,留下了八个孩子,更为不幸的是,其中有三个孩子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连基本生活都很困难。看着他们的不幸遭遇,郭凤海和妻子白瑞琴毅然下定决心要帮助他们。
这一帮就是三十多年。后来,郭凤海夫妇因病生活陷入极度困境,但仍然没有放弃对李氏三兄弟的关心和照顾:“人都是有温度、有感情的。现在李家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李家了,不分姓什么,是什么民族,我们就是一家人。”
内蒙古自治区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地方,是具有民族团结优良传统的“模范自治区”。近年以来,为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发展,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对东部盟市的各项补助资金和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占全区的70%左右,超过全区盟市平均水平约15个百分点;对蒙古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全区平均水平的旗县,分配均衡性转移支付时,在同类旗县人均财力标准基础上再提高10%。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时“要始终高举民族团结旗帜,坚持和发扬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精心做好民族工作”的深情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内蒙古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边疆安宁、生态文明、各族人民生活幸福的良好局面。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让绿色内蒙古的底色和价值、生态成为内蒙古的责任和潜力。
初春3月的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蓝天白云、空气清新,干净整洁的街道上行人来往有序,处处彰显出这座“花园城市”的宜居、优美。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这里成功举办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中国荒漠化防治成就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
曾经黄沙漫天的日子苦不堪言。对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镇村民张喜旺深有体会:“30年前的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黄沙满天飞。风一刮连眼窝都睁不开,迎面吹来的沙子打在脸上,像针像刺在扎你。”
经过30年的科学治理,如今绿色中国梦被书写在了这片广袤的沙漠上。1.86万平方公里的库布其沙漠1/3已经披上了绿装,每年降雨量约310毫米,沙尘天气减少95%。说起这些年环境的变化,张喜旺动情地说:“现在绿色到处都有,大沙梁上点点画画都有了绿色,有绿色咱就有了希望。”
图为位于大青山前坡的哈拉沁生态公园。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前坡改造工程实施后,这里绿意盎然,市民有了休闲度假的“后花园”。(郝少杰 摄)
“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据统计,近五年内蒙古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累计完成防沙治沙面积7100多万亩,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4087万亩,全区荒漠化土地减少625万亩,沙化土地减少515万亩,减少面积均居全国首位。五大沙漠周边治理区沙漠扩展现象得到遏制,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呼伦贝尔沙地、阴山北麓风蚀沙化区等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和价值,生态是内蒙古的责任和潜力。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始终坚持把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重大战略任务,从全国大局高度和保障民生福祉出发,持续有力加以推进,美丽内蒙古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迈出坚实步伐。
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告别单一发展的“羊、煤、土、气”时代。
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为内蒙古自治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出良方。他强调,内蒙古产业发展不能只盯着羊、煤、土、气,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同时,也要注意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搞大呼隆,一哄而起。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内蒙古近年来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通讯等产业领域加大投入,稀土化合物产能、云计算服务器承载能力居全国第一位。
3月3日上午,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数据资产评估中心在北京挂牌成立。(陈立庚 摄)
近日,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授权国信优易数据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数据资产评估中心,这也是我国首个官方正式授权的数据资产评估中心。
云聚北疆。从2012年开始,呼和浩特市相继引进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建设IDC中心,总投资规模近500亿元人民币。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已成功引进了阿里巴巴、百度、腾讯、搜狐视频、搜狗等数十家知名企业,同时着力打造了一批大数据的应用平台,在智慧城市、电子商务、信息惠民、乳业草业等领域开展了大数据深度应用。
近年来,自治区规划了一批新兴产业的发展蓝图,加快发展电力设备、特高压输送电装备、农牧业机械、节能环保设备等装备制造业。
新能源产业方面,内蒙古重点建设八大新能源基地,提高风电和光电消纳比重;新材料产业方面,重点是做大稀土、石墨烯、光伏、蓝宝石等新材料产业规模;节能环保产业方面,重点是研发和应用一批高效节能、先进环保的新装备;高端装备产业方面,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整车制造和电池、新一代电机、电子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制造全产业链。
2017年初,自治区再次提出要完善支持政策,设立重点产业发展基金,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生物科技。推进稀土产业升级,培育国家重要的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先进制造业。
建立龙头企业与农牧民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扶贫路上不能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提出:要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步伐,探索一些好办法,帮助农牧民更多分享产业利润效益,真正同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
通辽市科左后旗伊胡塔黄牛交易市场,2017年交易额达到50多亿元。(赵文嘉 摄)
“从小就养牛”的甘旗卡镇北甘旗村农民张顺,从没有想过“养牛还可以可以发财”——依托当地龙头企业科尔沁牛业“公司+农户”的合作方式,这两年张顺不仅告别了“贫困户”的身份,还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养了80多头西门塔尔牛的张顺,一年收入30多万:“养殖第一年就脱贫了,现在成了村里的养殖大户。”
2014年初,按照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战略,科左后旗开展了贫困嘎查村、贫困户的调查摸底和建档立卡工作,通过自治区扶贫“三到村三到户”项目为6679户贫困户建设棚舍40万平方米、窖池9.5万立方米,购进黄牛4.5万头。
“农牧业产业化是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牧民收入,发展现代农牧业的重要措施。”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陕坝镇中南渠村党支部书记张继新说,“我在村里创办了一家集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以及饲草料生产于一体的农牧业重点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了租赁土地、订单种植、订单养殖、农民进厂打工四个利益联结机制,让周边的农民吃上了定心丸。目前村里农民户均收入达到12万元以上,走到了全市的前列。”
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不断推进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力度,龙头企业与农牧民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比重提高到47%,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持续加大。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2017年内蒙古以推进政策落地为重点,将边民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0元,及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的十项措施》。各级财政扶贫资金支出121亿元,增幅达到112.9%。自治区本级出资20亿元设立扶贫产业基金,还整合了49.3亿元涉农涉牧资金用于脱贫攻坚,协调金融机构新增扶贫贷款215亿元。
近年来,内蒙古六成以上的财力都投到民生,各族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有效解决了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据介绍,内蒙古到2020年将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各族人民更多更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也是草原儿女的心愿。四年过去了,北疆大地又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内蒙古各族人民用辛勤的劳动和累累硕果向总书记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