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热点新闻>

内蒙古:草原光影如何再续传奇?

2016-05-19 10:29:19 |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曾鑫
摘要:      在中国电影市场票房凯歌高奏的暑期档,内蒙古民族题材影视发展论坛召开,众多影视专家学者、艺术家齐聚青城,对内蒙古民族影视的发展做了一次集中梳理和冷静思考。
内蒙古:草原光影如何再续传奇?

用诗意的电影叙事手法获得了金马奖、华表奖、金鸡奖等奖项的电影《额吉》剧照。


  在中国电影市场票房凯歌高奏的暑期档,内蒙古民族题材影视发展论坛召开,众多影视专家学者、艺术家齐聚青城,对内蒙古民族影视的发展做了一次集中梳理和冷静思考。与会者们的探讨凝聚为一个核心问题:在当前票房与收视率为王的影视业生态中,曾经创造辉煌的内蒙古民族影视该如何续写传奇?
  数量众多佳作迭出
  在新中国影视发展历史中,内蒙古影视创作一直以其独特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占据重要一席,一些精品佳作享誉国内外。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内蒙古的影视创作更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从1981年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阿丽玛》问世到2007年,内蒙古的影视创作者共创作故事影片及电视电影300余部,电视剧160余部。2003年—2007年的5年间,全国创作少数民族电影77部,由内蒙古出品的电影作品就达49部,在全国少数民族电影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
  内蒙古民族影视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上乘,佳作迭出。截至目前,内蒙古生产的电影电视剧已经先后夺得包括“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飞天奖”、“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国际国内重要奖项110余项。其中,《悲情布鲁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季风中的马》等影片不仅在国内获得巨大成功,而且走出国门,为中国电影斩获了国际荣誉。电视剧《东方商人》《燕子李三》《成吉思汗》《山不转水转》《激情燃烧的岁月》《士兵突击》等内蒙古“制造”电视剧赢得极高收视率,观众口碑甚佳。内蒙古文联主席巴特尔在内蒙古民族题材影视发展论坛上评价:“这些作品以鲜明的艺术特点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彰显了独特的民族特质和美学追求,构造出民族题材影视兼容并蓄的多元景观。”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电影剧照


  内蒙古影视剧译制同样硕果累累。电影《大转折》《留村查看》《末代皇帝》等,电视剧《红楼梦》《篱笆·女人和狗》《高山下的花环》等,均在全国少数民族题材骏马奖评选中获得优秀译制片奖。
  与好作品相伴而生,内蒙古近年来形成了一支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影视创作队伍,涵盖导演、编剧、演员、摄影、剪辑、化妆、服装等各专业,成为全国三大影视军团之一。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著名导演塞夫、麦丽丝、宁才、哈斯朝鲁、乌兰塔娜、王新民、康红雷,编剧冉平、江浩、石峥嵘,演员斯琴高娃、萨仁高娃、娜仁花等影视精英,以自己的勤奋和执着,为内蒙古民族影视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因自身的卓越才华和斐然成就,赢得了观众喜爱。
  上世纪90年代崛起的蒙古族伉俪导演塞夫、麦丽丝,在20多年的电影生涯中,为世界影坛贡献了《悲情布鲁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天上草原》等极具草原特色和艺术震撼力的经典电影,作为民族电影领域的精英,他们矢志不渝、兢兢业业,藉银幕影像讲述着蒙古族光辉的历史,草原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思考着本民族在社会转型下的生存与发展;无论在电影的思想内容、审美观还是创作风格与镜头语言上,都强烈地、独特地表现出一种浓厚的、原生态的民族情结,令内蒙古民族电影在中国和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内蒙古民族影视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影视领域一道独特的亮丽景观。这种独特性已经超越了“文化奇观”层面,显现出自身作为独立的文化承载物的特征。
  先发优势遭遇产业化瓶颈
  上世纪90年代初,以塞夫、麦丽丝为代表的内蒙古电影人适应形势,紧盯市场需求,采取多元融资、市场化运作的制片之路,制作了多部民族题材优质影片,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1994年,著名导演王新民牵头成立了“北方影视公司”,筹资拍摄了内蒙古第一部市场化运作的电视剧《啼笑因缘》,打响了王新民品牌。当其他省市的电影人在北京四处觅址拟建影视拍摄场地时,“王新民影视工作室”已在北京抢先建立了占地54亩、拥有4个摄影棚的“天骄基地”。早在2004年,内蒙古仕奇集团投资6000万元,与内蒙古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剧场播出,以平均每天80%的收视率,成为央视年度电视剧收视冠军,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传播效益。

著名导演王新民


  可以说,内蒙古民族影视业在国内较早进入市场,产业化发展具有先发优势。
  然而,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全国影视剧市场逐步完善并与国际接轨,影视剧生产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成为必然趋势。在新形势面前,我区影视产业发展中一些根本性问题逐渐凸显,如资本积累率难以提高、产业优势难以突破、人才外流等。表现在创作上,近年来内蒙古经济发展增速连续排在全国前列,但影视剧创作产量和质量却没有和经济发展同步。
  一份调查资料显示,2000年,内蒙古电视剧发行13部,其中《蓝色妖姬》《成吉思汗》等几个剧目在国内获得了不俗的收视率。此后10年,内蒙古每年都保持着10部影片以内的产量,并不乏《侠客行》《我的鄂尔多斯》这样的精品。到近3年,每年只有两三部电视剧发行,发行量与知名度均大不如前。
  中国电影市场一年比一年红火,特别是在今年,7月票房创纪录达到54.9亿,单月比2008年全年高11.5亿,比1989—1990年两年还多2亿。在当前势头高涨的行情中,包括内蒙古在内的民族电影的形势却不见乐观,能够进入院线放映的影片数量并不多。不仅仅是内蒙古,国内民族题材影视作品的发展也不容乐观。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表示,在他所参与的近两年的国内电影评选中,参评的民族题材电影少之又少。
  云南省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主任、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伍匡文在研讨时表示:国内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创作多年来一直处于“很尴尬”的处境。“市场越做越小,票房越来越小,有的仅仅依赖创作资金来维持。”
  内蒙古电影集团董事长助理、内蒙古星空国际传媒董事长臧志军指出,“这几年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创作,在电影市场的严峻形势面前并不尽如人意。”他认为,“成本低使此类电影根本没钱进行高品质的制作与后期宣传,许多发行公司和院线对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票房有顾虑,不愿过多介入此类影片的发行工作,观众即使想看也很难看见。”
  著名导演王新民分析,目前民族影视面临的瓶颈主要体现为:题材知名度低,范围狭窄。民族题材由于不是市场热门题材,所以融资极为困难,即使有了投资,拍摄完成后投放市场也仍然困难重重。而内蒙古由于缺少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播出平台,又没有有实力的制作平台,造成人才无法聚集。
  立足草原文化方能博取市场
  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发展中的内蒙古影视剧创作及影视产业,要想在全球化语境中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坚持民族和地域特色创作道路,这是内蒙古影视的立身之本。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郭培筠提出,首先,要立足本土资源,以小博大。“对于内蒙古影视创作而言,最显而易见的优势在于我们有着完全不同于其他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因此必须坚持以民族的人文资源为根脉,不断深入挖掘内蒙古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地域文化资源的‘原点’,继续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自主创新的道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周星教授认为,电影的独特性是自我的精神支柱,需要一种自身鼓舞和独立存在的影像精神,这对于民族电影而言可能是最需要坚持的核心。
  另外,还要将影视创作规律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努力寻求文化与产业的和谐共生。
  内蒙古艺术学院教授李树榕指出:“我们主张民族题材影视剧要探寻、开掘、遴选‘为历史存正气’的优质文化资源,是因为经济繁荣决定人的物质生活质量,而文化繁荣则决定人的精神生活质量以及人生境界。因而,强调民族题材影视剧要重视优质的民族文化资源,不是放弃收视率,而是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对此,深处行业的激流涌动之中的内蒙古影视业精英们感触颇深。著名导演麦丽丝感言:“我们已经习惯性地伸手要钱。要想发展起来,我们就应该改掉这个习惯,要面向市场就要按商业规律去拍商业电影,研究商业电影的游戏规则;其次就是艺术电影。我觉得这类电影可以活下去,也能够火起来。对于电影人来说,那就去抒发自己的个人情感,比如巴音导演的《诺日吉玛》。但不要违背电影规律,电影一定是要放到电影院里给观众看的电影。”王新民导演认为,“少数民族题材的创作没有特殊性,应该按照影视创作规律进行创作,要学会用电影或电视剧的方式讲好内蒙古的故事,而不能因为我是少数民族题材,就在创作上有了特殊的理由,就可以不按创作规律去认真对待。”


  郭培筠教授指出,当务之急的是,要利用好我区全面深化文化改革的契机,推动影视创作大胆与市场接轨,避免出现条块分割、资源浪费、规模过小的状况。因此,我们要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建立健全影视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制度,逆转人才外流,为区内影视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当前,文化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为电影产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而对于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创作,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更是给予极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2013年10月,由国家民委、中国作协批准立项的重要文化项目“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在京启动,支持少数民族电影创作。2010年,自治区出台《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培育新型电影企业、建设“内蒙古民族电影院线”等方面,加大对我区民族电影产业的扶持力度。
  内蒙古民族影视作为中国少数民族影视文化的重要一极,应该充分抓住发展机遇,立足本土,放眼世界,批判地学习和借鉴包括好莱坞在内的一切有益的影视文化,用好作品博取未来和市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