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热点新闻>

呼和浩特:一座城和四个女人

2016-04-14 15:11:24 |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许浩成
摘要:      和王昭君一样,阿拉坦汗去世后,为了维护塞外草原来之不易的安宁和与明朝的关系,年轻貌美、睿智过人的三娘子,也是不得不按照“收继婚制”习俗,先后嫁给阿拉坦汗的儿子和孙子。
呼和浩特:一座城和四个女人

说呼和浩特的历史,就绕不开这四个女人:王昭君,满都海,三娘子,慈禧。
  先让时间回到历史上的公元前33年春。大势已去的匈奴单于呼韩邪第三次主动入中原朝汉,并要求和亲。真是瞌睡遇上了枕头,早已不想再打仗的汉元帝刘奭一听,爽快地答应了。一番程序过后,把宫女王嫱许配给他,便有了昭君出塞的史实。

王昭君

  与之前众多别中原、赴边塞的和亲女子不同,王昭君此去,没有安于个人享受,除用心传播中原文化,还积极参政议政。她劝说呼韩邪单于要偃息战火,要发展经济,要对未来匈奴社会有所规划。但很遗憾,已是垂垂暮年的老单于只和年轻貌美的王昭君一起生活了不到三年,便撒手而去。彼时王昭君也曾向汉廷上书求归,但考虑到边疆来之不易的安宁,汉成帝不光不许归,还要她既去之则安之,要“从胡俗”。于是,按照当地“收继婚制”习俗,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复株累单于。在原有的基础上,复株累单于时代,随着边疆公平贸易的开放,汉匈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而这一系列改变,和王昭君的参政议政、出谋划策关系重大。
  想当年,王昭君主动出塞,万里迢迢远赴匈奴和亲,就是为了要实现汉匈之间的和睦相处,但她的主要功绩,更在于两国战火的长期熄灭,在于民族团结的增进,在于对世界和平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今天依然存在的现实意义。
  因为王昭君,因为昭君墓,呼和浩特有了一年一度的昭君文化节;而昭君文化节,又是我们这座塞外古城一张重要的对外名片。现在,中外游客来呼和浩特,一定要去城南的昭君博物院,虔诚拜谒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和平使者。
  与呼和浩特有关的第二个女人,是满都海。
  生于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的满都海也被称为“满都海彻辰夫人”,她从小跟在父亲绰罗拜帖木儿丞相身边,亲身经历了蒙古各部落间为争夺汗位而发生的此起彼伏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同时,也练就了一身好胆量、好武功。满都海天生睿智过人,作为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儿媳妇,在满都鲁汗离世后,毅然挑起监国大任。

满都海彻辰夫人

  满都海监国后,因为管理有方,草原上出现了久违的安稳局面。为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和复兴,寡居的满都海拒绝了成吉思汗二弟哈撒儿后裔乌讷博罗特王的求婚,一心一意辅佐年幼的巴图蒙克小王子,并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为了黄金家族,以曾叔祖母的身份,嫁给比她小26岁的黄金家族仅存的一根独苗——成吉思汗第十五世孙巴图蒙克,也就是年仅7岁的达延汗。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在满都海的栽培、薰陶和辅佐下,达延汗16岁开始亲政,最终统一了四分五裂的漠南蒙古。
  今天的呼和浩特满都海公园,就是为纪念这位蒙古族女政治家而命名。园内西南隅,被绿树和鲜花掩映的满都海彻辰夫人雕像,其体态高大优雅,面容端庄秀美,目光炯炯远视,仰望之,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时间到了1508年,成吉思汗第17世孙阿拉坦汗诞生。
  阿拉坦汗15岁开始骑马打仗,并屡建战功。后来他带领蒙古各部落中最强大的部族之一土默特部驻牧于大青山南麓,从此,呼和浩特一带被称为“土默川”。1567年,已经59岁的阿拉坦汗娶土尔扈特部17岁女子钟金哈屯为妻,这是他的第三位夫人,也是与呼和浩特有关的第三个女人。
  钟金哈屯之所以与呼和浩特有关,是因为她和贤明的阿拉坦汗一起,在天苍苍野茫茫的土默川上,于1572年,“召集举世无双的巧工名匠,模仿已失去的大都,在哈刺兀那山阳(今大青山)、哈屯河之滨(今扎达盖河),始建有八座楼和琉璃金银殿的雄壮美丽的库库和屯。”
  库库和屯是蒙语发音,汉译为青色的城;用汉语念库库和屯,就是呼和浩特。
  不光建城、在城里长期居住,钟金哈屯还协助阿拉坦汗与明廷建立起互市通贡关系,并运用她的聪明才智,一次又一次化解了箭已上弓弦的明蒙战争,使蒙汉百姓远离厮杀,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历史上的呼和浩特只指归化城(旧城),与后来清朝在城东北二点五公里处所建用于安插驻防军的绥远城(新城)没有任何关系。今天的呼和浩特,不光新旧两城已融合发展,随着人口的增多,城市外延依然在不断扩大,一些新的标志性建筑正在谱写更辉煌的篇章。

三娘子

  和王昭君一样,阿拉坦汗去世后,为了维护塞外草原来之不易的安宁和与明朝的关系,年轻貌美、睿智过人的三娘子,也是不得不按照“收继婚制”习俗,先后嫁给阿拉坦汗的儿子和孙子。直到现在,熟悉呼和浩特历史的人们,依然喜欢把呼和浩特称为三娘子城。
  第四个和呼和浩特有关的女人,是慈禧。虽然慈禧的出生地至今扑溯迷离,但有传说认为她就出生在呼和浩特新城的落凤街,也有说是出生在旧城她姥姥家。虽然以上两种都为没有任何历史依据的传说,但慈禧入宫前曾随父亲惠征来呼和浩特上任山西归绥道道台并在此生活一事,是没有疑问的。

慈禧

  当年的道台衙门在呼市旧城西河沿,即今天呼和浩特第一中学的位置。那时候,道台衙门里有被称作怿园的小花园,院内有六角凉亭,是慈禧看书游玩的好去处。我区著名诗人、剧作家贾勋先生回忆说,1952年初秋他考入归绥中学(今呼市第一中学)时,校门的过亭处汉白玉石碑上就刻有“怿园”二字。显然,这和文字记载相吻合。
  无独有偶,几年前我在参观位于新城鼓楼立交桥旁的将军衙署时意外发现,展室里竟然展出慈禧曾经穿过的衣服。睹物思人,功过且不评论,单单能让历史记一笔,在这世上能常常让人想起,实在不简单。而慈禧如此,其他三位女中豪杰,更是赋予了呼和浩特别样的精神财富和文化气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