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热点新闻>

马背民族蒙古人与蒙古马的文化因缘

2016-03-17 10:41:53 | 来源:布里亚特 | 作者: | 责任编辑:许浩成
摘要:      蒙古马分几大系列,有乌珠穆沁马、上都河马、乌审马、三河马、科尔沁马等等。乌审马短小精干,清秀机敏,很有灵气,戈壁沙地行走如飞,因此这种马很受西部荒漠草原牧民的喜爱。
马背民族蒙古人与蒙古马的文化因缘

  乌珠穆沁骏马

蒙古人马上得天下,素有马背民族之称。蒙古人与马相伴一生,无论童叟均以马代步。马不仅是蒙古人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人熟识马性,通常采用粗放式牧马,将马群放归大自然,自由自在的觅食、繁殖。蒙古马处于半野生生存状态,它们既没有舒适的马厩,也没有精美的饲料,在狐狼出没的草原上风餐露宿,夏日忍受酷暑蚊虫,冬季能耐得住零下40度的严寒。蒙古马体形矮小,其貌不扬,既没英国纯种马的高贵气质,又无俄罗斯卡巴金马修长骏美的身条。然而,蒙古马在风霜雪雨的大草原上,没有失去雄悍的马性,它们头大颈短,体魄强健,胸宽鬃长,皮厚毛粗,能抵御西伯利亚暴雪;能扬蹄踢碎狐狼的脑袋。

蒙古马分几大系列,有乌珠穆沁马、上都河马、乌审马、三河马、科尔沁马等等。科尔沁马、三河马属于高头大马,有洋马的血统,高大骏美,四肢修长,暴发力强,速度快,在国内外赛马会上风头露尽,常夺头筹。乌审马短小精干,清秀机敏,很有灵气,戈壁沙地行走如飞,因此这种马很受西部荒漠草原牧民的喜爱。成吉思汗陵内那匹“温都根查干”白神马就是乌审马。乌珠穆沁马是较典型的蒙古马,强壮抗病耐劳,善于长途奔跑,适宜作战行军,在古代战争中屡建功勋。据说,世界著名的唐昭陵六骏中就有一匹乌珠穆沁马。

内蒙古草原辽阔,牧草丰茂,很适宜养马。马好运动故食量大,胃小消化快边食边排便,一天多数时间都要不停地吃草。夏季天热蚊虫多,马在白天躲蚊虫、避酷暑,所以主要在夜间吃草抓膘。蒙古人常说:“马不食夜草不肥”。马爱清洁,喜欢饮用河里流动的水。有经验的牧马人常将马赶到河边,以方便其洗浴、饮水。草原上有“旱羊、水马、风骆驼”之说。马食用大量的草,需用水助消化。马在夏季爱奔跑活动,出汗多,如不勤为马饮水,马就不爱食草。牧马人知道:“宁少喂一把草,不可缺一口水”。马有“义畜”的美誉。马与其它牲畜不同,儿马不与自己的直系亲缘交配。待自己的“儿女”长大成熟,儿马会将它们逐出自己的马群。一个儿马拥有30至50匹骒马,骒马群的秩序、安全,都由儿马来管理,如有其它儿马敢冒大不违,侵入自己的骒马群,它就会扬鬃奋蹄教训它一顿。

  元世祖忽必烈出猎图

蒙古人自幼就在马背上成长,马就是蒙古人的摇篮。蒙古人认为,马是世界上最完美、最善解人意的牲畜。蒙古马性烈、慓悍,对主人却十分忠诚,主人如果受伤、醉酒,只要把他放在马背上,它就会十分温顺地驮着主人将他送回家;在赛场上,它会按照主人的意愿拼死向终点奔跑,为了主人的荣誉,它会拼尽最后气力,宁愿倒地绝命也不会半途放弃比赛。蒙古人视马为牧人的朋友,马以头为尊贵,蒙古人严禁打马头,不准辱骂马,不准两个人骑一匹马,秋天抓膘期不准骑马狂奔让马出汗。马倌、骑手要随身携带刮马汗板、马刷子,随时为骑乘的马刷洗身子、刮除马汗,为马舒筋活血、放松肌肉、消除疲劳,同时,这也是主人与马亲近、增强感情的途径。牧马人说,“为马刮一刮,刨一刨,胜似喂精料”。

  锡尼河畔

马已深深地融入蒙古人的精神世界之中。蒙古人以马为主题的赞美诗、寓言故事、警句格言、民间传说、民歌、音乐、美术、雕塑、数之不尽。蒙古人还有许多与马有关的节日,如:赛马节、马驹节、马奶节、神马节等。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成吉思汗陵,奉养着一匹成吉思汗的神马温都根查干和两匹成吉思汗的白骏马,每年阴历3月21日,国内外成吉思汗的子孙们从四面八方云集到成陵祭祀神马。这个仪式在忽必烈时便以法律的形式定下来,一直传承到现在。为了这匹神马,二十年前,成吉思汗的守陵人达尔扈特人找遍了鄂尔多斯全盟七旗,在盛产名马的乌审旗,看到一匹一身雪白,四蹄纯黑,眼睛又黑又亮的儿马。儿马看到来访的达尔扈特人,又刨前蹄又嘶鸣。达尔扈特人上前拜见马的主人,问询马的情况。主人说,这匹马是阴历3月21日出生,马诞生时门前的湖面上升起一道彩虹。达尔扈特人听后立即上前参拜神马,认定这就是苦苦寻觅的“温都根查干”了。

如今,蒙古马无论在都市还是在牧区,都逐渐失去了生产生活、骑驭的作用,蒙古马的数量也在迅速减少。然而,蒙古马与蒙古人有着难以割舍的深厚情感。有蒙古人的地方,蒙古马是不会绝迹的。蒙古人意识到蒙古马已越来越少,社会上有识之士也开始建立各种有关蒙古马的组织,研究蒙古马、抢救蒙古马的工作正在内蒙古草原上开展起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