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热点新闻>

达斡尔人的多种经营经济

2016-01-11 11:43:11 | 来源:达斡尔人的多种经营经济 | 作者:毅松 | 责任编辑:许浩成
摘要:      海拉尔和齐齐哈尔地区的达斡尔人,曾用马拉大轱辘车从事运输业,往返于海拉尔到齐齐哈尔和草原牧区,及齐齐哈尔到瑷珲之间,为商人运送货物。
达斡尔人的多种经营经济   达斡尔族居住的地区有茂密的山林,肥沃的土地,众多的河流,辽阔的草原。达斡尔人充分利用依山傍水的自然条件,不仅从事作为主要食物来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还从事以获得奶、肉、役畜为目的的定居畜牧业,从事取得各种野生皮毛、肉类的狩猎业,从事改善饮食生活的渔业、采集业,并且从事以商业交换为目的的放排业、运输业、烧炭业、大轱辘车制造业,形成了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各业相互促进,适于对外交换的比较优化的多种经营经济。这是达斡尔族传统经济的特色和优势。

  到兴安岭的深处去猎获狍子、野猪、鹿、犴、灰鼠、熊、飞禽等,是达斡尔人古老的产业。到20世纪初,狍皮仍然是衣袍、靴帽的主要原料。比较讲究的帽子和衣袍,也需用珍贵的狐狸、猞猁、水獭皮制作。其他猎产品主要用于出售交换。传统的狩猎方法有箭射、扎枪刺、设地箭和鹰猎等,19世纪以后,开始使用火枪。远猎则组成“阿那格”(生产小组)合伙前往,近处则一两人相约而行,并有集体围猎的狩猎方式。  

在达斡尔族居住地的江河中盛产几十种鱼,有鲤鱼、哲罗鱼、细鳞鱼、草根鱼、鲇鱼、鳇鱼等。达斡尔人熟悉这些鱼的习性,对于不同品种、不同大小的鱼,都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达斡尔族悠久而发达的渔业历史。达斡尔族在夏季和冬季均有捕鱼活动,具有多种娴熟的捕鱼方法。过去用自种的麻搓绳织网,在夏季时下兜网、旋网、挂网、袖网。冬季大型的捕鱼方法是凿冰围网捕鱼。届时,村里组成二三十人的捕鱼队,据老人说曾有一百多人的捕鱼队,由经验丰富的“阿围达”(队长)带领到大江去捕鱼。选准群鱼栖息的水域后,凿出相距十来步远的许多冰眼,形成很大的椭圆圈,用长木杆穿网围住水中的鱼群。随着阿围达下达拉网命令,人们排成队,手握网纲向外拉,出网口处顿时群鱼跳跃翻腾,欲挣欲脱。这时,几个人用长杆钩子不断地把鱼挑钩出水面。鱼多时,从天亮忙到夕阳西下才能把网收完,一次能捕到二十多辆大轱辘车、上万斤鱼。在夜幕之下,点燃火把叉鱼,也是达斡尔人的拿手戏,夏秋季在岸边步行或乘木船叉鱼,冬季则凿冰眼叉鱼。达斡尔人还有设“卡底”(挡亮子)、用“达如勒”(鱼罩)、放“洞”(盆式捕鱼工具)、钓鱼、下缆钩、盘钩等捕鱼方法。达斡尔族以村为单位管理附近的水域渔场,设定每年农历四月为禁渔期,不允许用小眼网捕鱼、炸鱼等方法捕鱼。  牧业在达斡尔族经济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它为各业生产提供役畜,役畜的多少制约着狩猎、运输、农业等生产的发展程度。牧业也为人们提供奶食和肉食。达斡尔人重视饲养牲畜,把牲畜多少作为富裕程度的标志。达斡尔人实行定居放牧,在住房附近建畜圈,实行放牧、圈饲相结合的牧业生产方式。为了牲畜不进农田吃庄稼,达斡尔人实行远耕近牧,把牛犊放在村附近,有的村还实行南牧北耕或东耕西牧,使农牧不相矛盾,生产有序进行。在夏秋之际,村里由一两个马倌统一放牧,早出晚归。达斡尔人在入伏时打草。一头牛一冬要吃五六车草,牲畜多的人家打几百车草,在收割庄稼后把草运回,垛在专门的草圈里。冬季里除了把牲畜放在村附近吃草和庄稼秸秆外,主要喂草。  

达斡尔族很早就与其他民族有着商品交换关系。清代以来,他们把猎产品、桦皮制品、烟叶、鱼类、粮食等拿到齐齐哈尔、海拉尔、尼尔基、讷河、嫩江等地市场,交换生活必需品,并形成了大轱辘车制造业、放排业、烧炭业等专业商品生产。  达斡尔人很早就顺江河漂运木材,以解决房屋建筑等所需木料。清代,在兴建北方军事重镇墨尔根、齐齐哈尔城时,达斡尔人都曾放排供应木料。在达斡尔人中也把这两座城称为“木城”。此后,开始放排把木料运到沿嫩江的城镇出售。放排时,需在春季套上马拉的大轱辘车溯江河而上,到林区采伐木头,然后从山上把木材运到江河边,扎成十几根、几十根组成的木排。在雨季江河水涨时放排。江河水流湍急,有明石暗礁,随时都有排翻人仰的危险,放排的人们撑竿摇橹,以勇敢和敏捷把握住前进的航道,尽显顶风破浪的风采。  

大轱辘车是达斡尔人的传统交通工具,由于它适于山地、草原上使用,具有轻便、耐用的特点,也很受蒙、汉族农牧民的欢迎。为了出售和交换,制造大轱辘车成为一项专业生产。为了能在每年农历八月的新巴尔虎草原甘珠尔庙会上交换蒙古族牧民的马匹,达斡尔人农历三月时就组成“阿那格”,由有生产经验的人担任“塔坦达”(组长),到深山里赶制大轱辘车。他们用几个月的时间,每个人要造可安装十几辆车的部件。农历七月中旬,他们便每人套几辆车,装上车部件踏上去甘珠尔庙的征程。历经十几天的风餐露宿,翻越“抬头望山顶会掉帽子”的大兴安岭主峰,来到草原上热闹的集市。达斡尔人每年有二三十个“阿那格”到甘珠尔庙会交易,一个“阿那格”带去一百辆车,每年都运去上千辆大轱辘车。  海拉尔和齐齐哈尔地区的达斡尔人,曾用马拉大轱辘车从事运输业,往返于海拉尔到齐齐哈尔和草原牧区,及齐齐哈尔到瑷珲之间,为商人运送货物。  

达斡尔族是在我国最北方从事农业耕作的民族。为适应北方无霜期短的气候条件,达斡尔族种植的传统农作物有稷子、荞麦、燕麦、苏子等,其特点是适于高寒气候,种收周期短,粗放经营。20世纪以来,小麦、玉米、谷子、黄豆也成为主要农作物。过去,耕地距村有几里至二十里地。耕地的季节,人们带去役畜、籽种、农具和口粮,住在“台烈·格日”(即耕地住房)进行耕种。在种燕麦、荞麦、稷子时,采用漫撒籽的播种方法,实行不同作物的轮耕换茬和休耕。达斡尔人讲究冬季浇冰打场,为的是脱出的米粒干净。  

达斡尔族的园田业很发达,每家有数亩的园田。园田就在庭院的周围,用柳编篱笆圈起。田园劳动多是妇女承担,男人在翻地、浇水时给予协助。田园业实行育苗移植、搭架去杈、施肥浇水的精耕细作。种植有豆角、白菜、黄瓜、青椒、茄子等。其中烟叶种植业更为突出,在育苗、移植、去杈、收烟、晒烟、制烟坨方面,积累了丰富、精湛的技艺。他们生产的烟叶,叶肥厚,呈金黄色,味柔而香,包装整齐,素有“琥珀香”的美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