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儿女>草原骄子>

蒙古族银饰艺人阿其图:“匠心”需要坚守也需要创新

2018-04-25 17:20:05 | 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 | 作者:阿艺思 | 责任编辑:阿艺思
摘要:有40年制银器经验的阿其图是内蒙古银器制作业的一名小有名气的“纯手工银匠”。他创办的蒙雕银饰工作室,一直以来坚持纯手工雕刻银品,由于执着于对银器品质的追求,受到顾客青睐。

       

      银器,凹凸的面纹里,藏有岁月的光华、光阴的故事,还有手工艺人代代相传的心血和骄傲。

      酷爱银器的蒙古族,一直把拥有精美的银制品作为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财富的象征。一件精雕细琢的银饰品,总让粗犷豪放的蒙古人多了几分典雅与雍容、精致和温润。

      生活中,蒙古族银器品种繁复多样,有银碗、银壶、饮酒器皿、头饰银簪、各种马具鞍花等。现代社会,传统制银工艺日渐走向千家万户,不再是单纯的生活用具和财富象征,更成为一种时尚,以一种结合了原始气息的现代之美,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追捧和喜爱。

       

       上午8点,阿其图一如既往准时出现在工作室,拿起工具,一坐便是8个小时。这么多年,日复一日,这个习惯一直没有改变。

     “兴趣爱好推动着我每日的工作,主要也是怕停下来手就生了。”有多年制银器经验的阿其图是内蒙古银器制作业的一名小有名气的“纯手工银匠”。他创办的蒙雕银饰工作室,一直以来坚持纯手工雕刻银品,由于执着于对银器品质的追求,受到顾客青睐。

       在采访中,阿其图介绍,他9岁那年第一次在父亲朋友身旁开始学习制作银器,阿其图从小就沐浴在制银环境中,他的同姓祖父也是一位银匠。阿其图的第一位师父,也曾拜师在他这位祖父门下。师父已经离世,但阿其图一直非常思念且感激他。

       起初一段时间,阿其图的家人不支持他的银匠之路,因为当时手工制银条件有限,制作银器的环境和制法比较传统,是用嘴吹的方式,学起来比较艰苦。2000年对于阿其图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他终于可以追寻梦想,拜师在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乌拉特铜银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布仁毕力格门下学习,并很快成为其得意门生。

       阿其图说:“随着时代发展,传统技艺很重要、不能丢,但创新技艺更应创造性地尝试和应用。

       阿其图饶有兴致地向记者介绍了制银工艺四个基本步骤:将银液灌入事先准备好的模子,待其冷却;将冷却后的银,敲打成银板或用延展工具敲成需要的形状;由工匠画上需要雕刻的图形,然后用錾刀进行錾刻;最后在画好的银板用小锤和专用工具,敲出形状。

       如果有复杂工艺,还需借助焊药。在接触点上铺上焊药,加热至焊药熔化即焊接成功。制作一件银器一般需要敲打三日,如果想制作的更加细致,花费七天也不是没有可能。

       阿其图制银比较擅长于动物的图案,尤其是梅花鹿与野猪,他银器作品里的野猪和梅花鹿总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阿其图说这是源于他从小的生活环境,在家乡呼伦贝尔,这两种动物非常多,而观察他们的形态动作,是他儿时的最大乐趣。

       “匠心需要坚守”,阿其图始终铭记布仁毕力格师父的嘱托,在坚守中不断传承、创新,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蒙古银器制作第一代传承人,看到在“文化丝路”的发展背景下,很多国家的制银技艺被引入、交流,阿其图兴奋且坚定,认为这是很好的学习和发展机遇。

      提到传统手工艺的新时代传承和创新,阿其图说:“传统的蒙古族制银工艺,如果没有人去做,就会逐渐消失,所以我收了几位学徒,要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这不仅是我的事业,更是责任。”

       “这几年,由于党和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内蒙古的银器制作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精进、坚守、创新,引领新一代年轻人关注、热爱并传承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让内蒙古传统铜银器制作技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说话时,阿其图不由地望向窗外,目光笃定而坚毅。

       欣赏更多阿其图作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