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位于天山北麓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玛河东岸生态修复治理施工现场,十多台大型机械正在加紧作业。这项始于2019年的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已经完成河道沿岸造林绿化1241亩。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玛纳斯县实施了一批国土空间绿化和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玛纳斯河因滥采砂石留下的“千疮百孔”正通过生态修复重现生机。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玛纳斯县在玛河东岸、G30、S115、玛清路、玛塔路等地,累计完成义务植树9425.5亩,基本实现了县、乡公路绿化通达,真正做到了让青山“打个盹”、让草原“喘口气”。
“现在好了,污水管网接通了,废水排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我们能增收、环境能增绿。”新疆心连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元亭发出这样的感慨。塔西河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的建成,有效解决了工业污水的回收再利用问题,降低了用水资源消费量。
“保护好绿水青山,才能挣来绿色收益的‘金疙瘩’。”姚元亭说。
“十三五”期间,玛纳斯县工业园区累计拆除不符合环保政策的燃煤锅炉36台;每年冬季园区都会对企业环保工作开展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联合检查,累计查处违法生产企业17家。同时依法严厉打击违反矿产资源、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2018年至今,累计开展治理恢复矿山17个。
“现在城市绿化越来越好,公园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美,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像城里人一样生活得这么惬意。”居民李海生说。
“开门见绿、500米见游园、1000米见公园”,这是玛纳斯县居民的生活写照。该县先后投入约9000万元,建成便民服务游园14个,提升改造公园(广场)3个,新增公共绿地面积90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43%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3.39平方米。
好的生态换来好生活,好的风景转为好“钱”景。2011年3月,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获批建立。经过多年的“退耕还湿”“退牧还湿”等大规模湿地保护行动,目前公园面积已达17万亩,园内有野生动物331种,湿地植物200余种,占新疆湿地植物总数的45.3%,引得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玩。
广东地乡小海子村依托国家湿地公园兴起了“民宿热”。“我们家在2018年就将原来的房屋改成了民宿,每到旅游旺季,8个房间一直都是满客。”村民黄艳梅说。
当下,村里有十几家农户和黄艳梅一样开办了民宿,捧上了旅游的“金饭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地村民实实在在尝到了保护生态的甜头。
(作者:杨世明,原标题:生态底色成就发展成色——玛纳斯县“十三五”发展成就巡礼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