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一项新型草原灭鼠法实验取得突破性进展

发布时间:2019-12-03 16:00:00丨来源:青海日报丨作者:张浩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给鼠害天敌野生动物建个舒服的家”,通过修复生物链达到防控鼠害的技术,在青海三江源草原实验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项“筑巢引凤”利用天敌灭鼠的新专利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实验取得突破性进展,11月27日首次取回的九个红外影像记录仪显示,其中八个人工洞穴已有藏狐、猪獾、黄鼬、猞猁等野生动物出入,标志着“给鼠害天敌野生动物建个舒服的家”,通过修复生物链达到防控鼠害的技术,在青海三江源草原实验取得突破性进展。

       青海省草原鼠害危害面积达970多万公顷,其中高原鼠兔危害面积600多万公顷,是造成草原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青海每年斥巨资进行药物施放等措施防治鼠害,涉及17个市县,但至今草原鼠害仍然严重。人工修建坚固防潮安全舒适的野生动物洞穴,“筑巢引凤”让狐狸、兔狲、獾、黄鼠狼、猞猁等鼠害天敌科学布局驻守草原,通过修复生物链达到草原生态平衡的长治久安,这一专利技术今年7月正式列项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玛多县三镇三乡草原布点60多处进行实验,仅仅三个多月就取得了远超预期的实际效果。

       这项技术的发明人公保是玛多县的退休干部,长期在高原牧区工作,情凝生态保护,他在研习了草原鼠兔的习性后,发明了“构建暗堡式鼠害天敌野生动物洞穴,通过修复生物链控制鼠害实现草原生态平衡”的技术并获国家专利权。公保介绍,为探索保护三江源生态新途径,应用该项技术治理鼠害测试的两年多来,实践证明这种人工洞穴可帮助野生动物应对高原恶劣气候,很快被它们所接受,影像记录显示短短数月里已有藏狐成对安家其中,并有其它多种野生动物出入人工洞穴,这就在鼠害严重区引入多种天敌,有效达到控制鼠害提供了新的可行性方案。

       专家介绍,黄鼠狼、獾、猞猁、兔狲等草原鼠害天敌年个体捕鼠量达3000至4000只,有效控制鼠害面积十分可观,公保发明的这种控鼠方式节能环保长效,易被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所接受,毋庸置疑,这项专利的推广,对构建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