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痴心播绿人:记金昌市永昌县东寨镇下四坝村党员徐文国

发布时间:2019-12-03 10:20:00丨来源:甘肃日报丨作者:谢晓玲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树是我的命根根,我是树的守护人。”初冬时节,忙着给树林浇水的徐文国说,“这片林子现在大约有2000亩,我盼着有一天这里变得像塞罕坝一样,绿色望不到边。”

  “树是我的命根根,我是树的守护人。”初冬时节,忙着给树林浇水的徐文国说,“这片林子现在大约有2000亩,我盼着有一天这里变得像塞罕坝一样,绿色望不到边。”

  怀揣绿色梦想的徐文国,是甘肃省永昌县东寨镇下四坝村的一名普通的农民党员。2001年,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立志要在家乡做一番事业的他告别城市令人羡慕的殷实生活,带着多年在外做餐饮、跑运输挣的积蓄,返乡承包村里的荒滩种树。

  近20年来,将种树视作事业和理想的徐文国坚持与顽石黄沙抗争,硬是靠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将村里曾经的乱石滩变成了一片连绵数公里的绿色林带,扮靓了寂寞的原野,改善了当地气候,用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汗水抒写下人生最美的风景。

  开垦、打井、拉电,购买树苗……徐文国回忆:“那一年,我拉着叔叔徐战英、侄子徐兴才和我一起干,每人投了8万元。每日里天刚蒙蒙亮,我们就到了荒滩上。在乱石滩上挖坑,得用铁镐、铁钎一点一点刨。干一天活,手上磨得都是水泡,晚上回家吃饭连筷子都拿不起来。”

  “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能种活树吗?”村里有人对徐文国叔侄的决定很不理解。

  一心种树的徐文国不理会质疑,咬牙坚持。第一年,叔侄三人植了20多亩树。

  新栽的树苗,最难的是管护。大拇指粗的树苗,几天就会被野兔或羊啃断,徐文国叔侄不得不每天轮流“值班”看管。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们的辛勤劳作下,这一年,树苗成活率达80%,乱石滩上出现了星星点点的绿色。

  积攒了经验,第二年,叔侄三人又扩大了栽植面积,植树100多亩。

  第三年,叔叔和侄子退出了植树行列另谋出路,将偌大的林带转让给徐文国一人管护。徐文国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干出个样子。”

  可说来容易,真正干起来却无比艰难。种公益林不但没有收入,还需要大笔资金投入。徐文国算了一笔账:每年补植补种、病虫害防治,加上水电费、人工费等,少说也要10万元。

  “种树不挣钱还花钱,难道要一家人啃树皮吗?”家人坚决反对徐文国继续种树,都劝他放弃,干点别的划算。可徐文国不听劝,他觉得自己是一名党员,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再苦再累都值得。

  眼见徐文国痴心不改,家里人转而全力支持他。大哥出工具、二哥出钱、妹妹照顾孩子、妻子负责做饭,在家人的支持下,徐文国的信心越来越坚定。他承包了200多亩土地,每年苦心经营收入的20多万元,除了家庭正常的开支运转,大部分钱都投到了公益林。

  徐文国还申请了退耕还林补贴,向亲戚朋友借钱,来补贴种树的开销。现在,公益林除了早年种植的杨树、榆树之外,还陆续种上了红柳、沙棘、沙枣等品种,各种树木目前已达到了40多万株。

  “过去这里全是乱石滩,一刮大风,尘土沙石到处飞。现在草长起来了,树也绿了,夏天林子里空气特别新鲜。尤其到5月份沙枣花开的时候,一片香气。风没有原先大了,雨比过去多了,地下水也比原先旺了。”徐文国说,现在村民们都感受到了生态好转带来的好处,纷纷称赞他做得对。

  冬日的阳光穿透树林,在干枯的树叶上反射出点点金光。宁静的树林中偶有野鸡飞过,成群的喜鹊、麻雀落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勃勃生机为家乡贫瘠的土地增添了光亮,也为徐文国的生活带来了希望、盼头和荣耀。

  自2011年起,他家先后被中央、省、市相关部门授予“全国最美生态环保家庭”“甘肃省最美低碳环保家庭”“甘肃省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今年,他又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人活着,总得干点啥。树长大了,草长绿了,我的心里也越来越充实,觉得自己没有白受苦。”看着眼前阳光照耀下的排排树木,徐文国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