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科左后旗:融合一二三产 打造肉牛全产业链

发布时间:2019-11-01 10:43:08丨来源:通辽日报丨作者:王晓飞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作为中国西门塔尔牛的发源地和主产区,科左后旗因养殖黄牛历史悠久、养殖规模大、农牧民经验丰富,被冠以“黄牛之乡”的美誉。随着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该旗依托资源优势,不断探索产业化发展路子,通过养加销一体化、一二三产融合,健全肉牛全产业链,推进畜牧产业健康发展。

“每天我都到牛圈,看看哪些牛的长势快一些。”走进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巴嘎塔拉苏木哈伦呼都嘎嘎查养殖户套格白乙拉家,他正在牛圈里转悠。今年50岁的套格白乙拉21岁时开始养牛,是村里的养殖大户。

套格白乙拉还是伊胡塔牛市的“黄牛经纪人”。在他的账本上,记录了他多年来买牛、卖牛的每一笔收入支出。“一年在牛市倒腾牛2000头左右,平均每个集日挣1000多块钱。”套格白乙拉笑着说。

2010年8月,伊胡塔牛市成立。这里吸引了来自山东、上海、广东等地客商与当地养牛户现场交易,年交易牛头数超50万头。

“建立这个交易市场,就是为了让老百姓信息畅通。”伊胡塔牛市总经理李永建介绍说。牛市还通过定期组织学习培训,给予资金、养牛技术支持等方式,在当地培养包括套格白乙拉在内的3000多名“黄牛经纪人”,他们连接市场和当地农牧民,让后旗的黄牛走出去。

作为中国西门塔尔牛的发源地和主产区,科左后旗因养殖黄牛历史悠久、养殖规模大、农牧民经验丰富,被冠以“黄牛之乡”的美誉。随着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该旗依托资源优势,不断探索产业化发展路子,通过养加销一体化、一二三产融合,健全肉牛全产业链,推进畜牧产业健康发展。

2018年,科左后旗黄牛饲养量达到81万头,广大农牧民70%的收入都是来自牛产业。

从2012年实行季节性禁牧到现在全域全年禁牧,后旗改变传统养殖模式,向科学的饲养模式转变,走上禁牧舍饲之路。同时坚持“为养而种,为牧而农”,引导农牧民种草养畜,2018年,种植青贮170万亩,收储青贮51亿公斤。重点推广母牛精料补饲、母犊分饲等实用技术,基础母牛繁殖率提高到了80%以上,部分自然村繁殖率达到了90%。

后旗正处于传统养牛向现代化养牛发展阶段,规模化养牛成为趋势。全旗现有3个万头养殖基地,百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户)100多个,拥有标准化小区7个。实施扩繁母牛“万千百十”示范工程,全旗发展肉牛存栏超万头苏木镇15个,超千头嘎查村218个,超百头养殖场(户)有100多个;超十头养殖户23728户。2018年后旗被列入全国首批养殖大县名录。

加快传统养牛向现代化养牛发展进度,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目前,全旗农牧部门登记备案合作社已达138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7个、自治区级示范社10个、市级示范社23个。2019年计划认定家庭农牧场120家,累计达到325家。

在第二、三产业方面,后旗全面做强全产业链发展龙头企业,在营销环节提升竞争力。科尔沁牛业作为当地龙头企业,已形成从饲草料种植、母牛繁育、育肥牛养殖、屠宰加工、牛肉制品生产到线上线下销售的全产业链。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延伸深加工产业链条,重点打造“牛——屠宰与肉类分割加工——肉制品加工”和“牛——脏器、骨、血液综合利用”两个产业链条。全旗有黄牛产业重点龙头企业3家,标准化养殖场22家,建成年交易量40万头以上的黄牛交易市场2个。

让贫困群众在产业链上脱贫致富,以黄牛为支撑的产业扶贫,在科左后旗形成摆脱贫困的产业动力。该旗密切利益联结,发挥龙头企业 、合作社和养殖大户等主体的带动作用,通过企业订单收购、提供就业岗位、加入合作社统一购牛管理销售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养牛。科尔沁牛业建设后旗金融扶贫黄牛托管养殖场,已为1283户不具备贷款条件和养殖能力的贫困户进行担保贷款,连续三年每年为每户分红4000元。278家合作社与3360户贫困户合作养牛1.46万头,115个养殖大户为1731户无劳动能力贫困户托管养牛2690头。黄牛养殖带动全旗有近1.1万贫困户脱贫,贫困户(含已脱贫户)养牛6.23万头,人均养牛2.2头,年人均增收3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