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加大防沙治沙力度 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发布时间:2019-04-11 13:59:32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 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锡林郭勒盟地处祖国北疆,既有丰富的草原、又分布着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长期以来,锡林郭勒盟委、行署始终把防沙治沙生态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建设,团结带领全盟各族人民,坚持不懈地开展防沙治沙工作,初步呈现出生态恢复、生产发展、农牧民增收的良好态势。

锡林郭勒盟地处祖国北疆,地域面积宽广,地貌类型多样,既有丰富的草原、森林、湿地资源,又分布着广袤的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防沙治沙形势十分严峻。长期以来,锡盟盟委、行署始终把防沙治沙生态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建设,团结带领全盟各族人民,坚持不懈地开展防沙治沙工作,初步呈现出生态恢复、生产发展、农牧民增收的良好态势。

2000——2018年,锡盟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累计完成防沙治沙林业生态建设任务1954万亩,其中布局在浑善达克沙地的面积1352万亩。

通过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结合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等制度措施的落实,全盟平均植被盖度由2000年的不足30%提高到近几年的45%以上,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1.24%提高到2017年的7.56%。沙化土地面积和沙化程度呈减少和减轻趋势,据国家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2015年与2000年相比,全盟沙化土地面积由9001万亩减少到8835万亩,减少166万亩;沙化土地中,流动、半流动沙地面积由1768万亩减少到710万亩,减少1058万亩。浑善达克沙地范围内,森林覆被率从11%提高到23%,沙地南缘长420公里、宽1-10公里、横跨五个旗县的生态防护体系初步形成,有效遏制了沙地的扩展蔓延。上世纪末,浑善达克沙地横亘多伦县境内的三条沙带有握手相连之势,沙化土地占到了全县总土地面积的80%,通过近二十年坚持不懈的防沙治沙,林地面积由2000年的54万亩增加到现在的29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6.8%提高到37.8%,实现了由“沙中找绿”到“绿中找沙”的巨变。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正蓝旗已在浑善达克重度沙化区飞播造林110万亩,项目区植被普遍由10%左右提高到40%以上,部分项目区已能够采种采条打草利用,生态和经济效益得以显现。

强化领导,落实责任。锡盟和旗县两级都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组成的防沙治沙工作领导小组,将防沙治沙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年度实绩考核内容,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保证了防沙治沙工程的顺利实施。

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制定了《锡林郭勒盟生态保护建设总体规划》《锡林郭勒盟防沙治沙规划》《锡林郭勒盟构筑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规划》等,确定了以六个百万亩(樟子松、沙地榆、灌木柳、水源涵养林、低效林改造、重度沙化区治理)工程为抓手,推进两大沙地(浑善达克、乌珠穆沁)综合治理、四个水系(乌拉盖、锡林河、查干淖尔、滦河)保护治理和重点区域绿化为主的生态建设思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采取了“生态优先、保护优先、林草水结合”的技术路线,探索推行符合锡盟牧区沙区实际的治理模式。整体上以禁牧、休牧、轮牧为重点,在促进自然修复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突出以封为主、以灌为主,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在降雨量300毫米以上的沙地东部地区,主要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保护培育乔灌草结合的复合型植被,增强生态稳定性,并注重培育以灌为主林沙产业;在降雨量300毫米以下的沙地中西部地区,在整体加强植被保护的基础上,对重度沙化区采取飞播造林、工程固沙等措施,恢复和增加灌草植被,减轻沙化危害;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建设和巩固乔灌草结合的生态防护体系;沙地北缘结合禁牧休牧,促进上风源沙地植被的自然修复。

完善政策,落实制度。适度转移重度沙化区人口,通过优化教育,提高农牧民子女受教育程度,减少返乡人口;通过扩大就业,提高牧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比例;通过强化培训,提高青年牧民从事二三产业技能;通过完善政策,保障转移进城牧民稳定性,2000年以来,从浑善达克沙地转移牧民2万余人。严格落实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和公益林补偿政策,并推行减羊增牛战略和沙地禁羊制度,促进沙区生态修复。加强沙区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管理,严格执行准入制度和防沙治沙措施,有效杜绝可能导致土地沙化的开发作为。加强生态综合执法,健全了森林公安和草原监理执法巡查、苏木乡镇和嘎查村组织管理、农牧民群众为管护主体的管护体系和定期督查制度,在沙区林草植被保护、非法开垦沙化土地、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禁牧和草畜平衡等方面加大执法力度,常态化开展打击破坏沙地生态环境的行为,有效保护沙地生态环境和生态建设成果。

强化科技,注重成效。为提高治理成效,不断加大防沙治沙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科技支撑力度,重点推广了抗旱造林系列技术,雨季容器苗造林、飞播造林、工程固沙等先进适用技术,同时聘请国家、自治区科研院所为科技支撑单位,把科研、推广与生产有机结合,提高防沙治沙的质量和成效。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