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定林 量水而行 内蒙古向“地球癌症”科学动刀

发布时间:2019-03-04 09:59:57丨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丨作者:施佳丽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在库布其沙漠腹地,一眼望去治理成果斐然:一撮撮高矮不一的小树、一棵棵挺拔葱茏的沙柳,还有那放眼无边的藤蔓网格。

在库布其沙漠腹地,一眼望去治理成果斐然:一撮撮高矮不一的小树、一棵棵挺拔葱茏的沙柳,还有那放眼无边的藤蔓网格。

种树能固沙,但在沙漠里种什么树、怎么种?这个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

“人定胜天是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但是尊重自然规律才是林业建设必须把握的重点。”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治理研究所所长闫德仁说,“库布其沙漠能够依靠沙漠植物的大规模种植来实现治理,是具有先天自然条件优势的。库布其沙漠平均年降雨量在280毫米,冬季寒冷的气候又使库布其年蒸发量大大小于炎热沙漠地带的年蒸发量,这里的水资源并不匮乏。”

采访中,与沙漠打了30多年交道的闫德仁反复强调一个理念——以水定林,林业建设一定要把握这个度。总结几十年来我区的漫漫治沙路,他表示,荒漠戈壁是经过长期的地质年代形成的自然地貌,而沙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开垦放牧、超采地下水等人为活动导致的恶化现象。

一个“化”字,正是人们科学施力的靶标,同时也阐明治沙是有区域性的,不是每一片沙漠都是治理对象,而且治理沙漠的目的是降低沙漠化所带来的危害,并不是消灭沙漠。

我区风沙干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境内分布着五大沙漠和五大沙地,占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总面积的1/5。水资源短缺、水土匹配条件差是我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主要瓶颈。多年来,在与风沙的搏斗中,适合内蒙古自然条件和气候特征的抗旱造林系列技术应运而生。

“种一棵树,看似简单,其实是个细致活、技术活。”闫德仁介绍道,“首先是育苗期间要蹲苗,坚决不能突长;接着是起苗的时候,浸根沾浆很重要;运输过程中要避免时间过长,还要做好保水措施;种植时要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扩坑、湿土、踩实等环节一个也不能少!”

在部分地区,就有生长了20多年的杨树仍然主干矮小、分支丛生,有的甚至枯萎死亡,当地人称之为“小老头树”。“这就是抗旱造林的技术环节没有把握好,还有就是有些地方一味求快、求绿,忽略造林质量的结果。”闫德仁一语中的。

近年来,我区大力推广抗旱造林系列技术。在造林过程中,大力推广树盘覆膜、大苗全株浸泡和针叶树容器苗造林,并应用生根粉、保水剂、稀土抗旱剂、喷洒抑制蒸腾剂等系列抗旱造林技术;在工程建设上,顺应自然规律,挖大坑、栽小苗,冬天聚雪、夏天积雨,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调整树种结构,实现了从注重造林面积向注重造林质量转变。

“原来大家习惯以大密度造林的方式来治沙,现在是通过低覆盖度治沙技术,以‘两行一带’的方式恢复植被,充分考虑沙区水资源承载力,保证治沙成效。”翁牛特旗林草局治沙站站长汪海洋对此深有感触。

以水定林、量水而行,从大密度造林到量力而行,从“用力过猛”到“打蛇七寸”,我区向“地球癌症”动刀的方式从粗放式逐步走向精细化。也正是这种苦干加巧干的劲头,才让内蒙古版图上的绿色由一点点、一丝丝,逐渐变成一块块、一片片,并舒展出千姿百态的绿色生命。

(作者:施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