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尔山:绿水青山成了“幸福靠山”

发布时间:2018-11-14 21:39:48丨来源:内蒙古日报丨作者:胡日查 高敏娜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内蒙古阿尔山市在脱贫攻坚中,围绕旅游业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商业、小劳务、小合作,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贫困群众在发展生态旅游中走出了贫困,绿水青山已成为脱贫致富的“幸福靠山”。

“返魂草是多年生的药材,特别适合阿尔山的气候,一年种植8年受益,亩效益在3000元。目前已与吉林通化修正药业签下订单,不愁销路了!”阿尔山市天池镇杜拉尔村返魂草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魏向村介绍说,他们把全村17户贫困户的产业资金入股到合作社,每户每年可稳定增收4600元。

内蒙古阿尔山市在脱贫攻坚中,实施了“全域旅游+五小经济”产业扶贫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围绕旅游业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商业、小劳务、小合作,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贫困群众在发展生态旅游中走出了贫困,绿水青山已成为脱贫致富的“幸福靠山”。

“小种植”大收成。针对有自主发展意愿和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阿尔山市以贴息贷款、产业借款、资金奖补的方式,依托庭院和林下独特环境,扶持种植经济作物,实现户均增收10900万元,人均增收4700元。目前,明水河镇西口村的高寒矿泉水稻、榛子、赤松茸,五岔沟镇的种苗、食用菌种植,白狼镇的花卉种植,天池镇的卜留克、甜菜种植均已成功发展,不但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还丰富了阿尔山市旅游特色农产品。

“小养殖”大作为。这两年,白狼镇的特色小养殖,建设了扶贫特色养殖示范小区,培育出了“产业+旅游”“动物寄养”等模式,目前这里饲养着梅花鹿578头,野猪近500头,每年都吸引大量游人参观,旅游收入一年比一年多。2017年带动林俗村贫困户年人均增收24100元。居住在幸福大院的颜炳武和刘秀成都是这个小区的受益户。他们将政府给的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以“动物寄养”的方式投入到养殖园区,连续2年每个人都获得了4000元到1.2万元的分成。

“小商业”大格局。借助阿尔山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东风,在城镇及周边,通过政策扶持,鼓励有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开办林家乐小饭馆、小旅店、小商店、小手工作坊等,两年发展“小商业”建档立卡户39户,户均增收11000元以上,人均增收达4800元以上。

“小劳务”保增收。有劳动就业能力的贫困人口,被优先就近安排到各企业、合作社或公益岗位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内蒙古大兴安岭阿尔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每年向阿尔山市注入100万元扶贫基金,同时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75个景区管护就业岗位。天池镇昊达庄园扶贫产业园,优先安排贫困人口到园中进行接待服务工作,且针对建档立卡户常年用工,同时吸纳贫困大学生实习就业。

“小合作”有前景。阿尔山市将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的产业扶持资金进行“捆绑打包”,重点投入旅游纪念品生产加工、返租式酒店等优势旅游产业项目,通过将资金变成资产入股,转换成为村集体经济,贫困家庭按人口获得稳定利润分红。这种“小合作”经济模式,彻底打破了“大水漫灌”的传统模式,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益和精准程度,使扶贫资金由原来的“资金到户”变为“股权到户”,把扶贫资金变成了“下蛋鸡”,实现了“钱生钱”,不仅解决了增收脱贫的问题,也促进了各类经营主体的发展。

用桦树皮作画,是白狼镇的一大特色,也是阿尔山旅游特色纪念品之一,深受各地游客青睐。它是以白桦树上剥落的树皮为原料,以中国山水画、界画构图,通过精细的剪贴技术制成精美树皮画,其最大特点是永不褪色,适合收藏。这几年,白狼镇将45户贫困户的产业扶持资金以入股分红的方式注入到阿尔山市林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后,不仅让45户贫困户每年有了985元的稳定收入,更让这个林俗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已经发展成为集林俗文化演绎、林俗博物馆动物标本及工艺品制作、土特产品销售等全面一体的特色产业公司。

(原标题:绿水青山成了“幸福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