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红色引擎”凝聚巨大向心力

发布时间:2018-10-18 22:59:20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 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从“小股力量”到占据“半壁江山”,从单纯追逐利润到党建、经营生产“一盘棋”,这种跨越的背后,体现出的是霍林郭勒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巨大向心力。

 “回顾企业8年的成长历程,我们深深感到,作为民营企业,只有始终传承红色基因 ,突出党组织和党员的主体地位 ,坚持党建引领生产经营,才能进一步增强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霍林郭勒山水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孙志刚在霍林郭勒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推进会上,由衷感慨道。

目前,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共有非公企业317家、社会组织151家、个私经济组织13417家,已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76个、覆盖289家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10个、覆盖130家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91.2%、86.1%,党的工作覆盖率达到100%。

从“小股力量”到占据“半壁江山”,从单纯追逐利润到党建、经营生产“一盘棋”,这种跨越的背后,体现出的是霍林郭勒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巨大向心力。

近年来,霍林郭勒市始终把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北疆先锋”工程为统领,深入实施“强基示范”工程,围绕扩大“两个覆盖”、建强“两支队伍”、发挥“两个作用”,构建起“链、站、点、线”四位一体党建工作体系,通过不断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进行扩面改造、提质升级,有效激发了非公企业、个私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党建活力和发展动力,使党建工作成为助力科学发展的“红色引擎”。一幅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蓬勃发展的生动画卷正铺展开来……

构建“责任链” 党建工作制度化管理

霍市市委突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领导,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工作运行机制和基础保障机制,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顺畅、高效开展。

明确责任聚合力。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细化到28个部门,层层签订责任状,进行定期性调度指导、常态化跟踪督查、目标化考核推进。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工委和下设三个党建办公室工作职能,配备专职党务工作者,进行实体化运作。实行处级领导、科级党员干部“一对一”联系帮扶工作机制,形成了市委统一领导、组织部牵头抓总、党工委专门负责、相关单位协作配合的工作格局。

健全机制解难题。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议事规则、运行规则,每年年初召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会议,对全年重点工作进行专题部署。每季度召开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听取专项工作汇报,逐项研究解决党建工作难题。今年以来,先后解决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党务工作者配备等难题21个。

强化保障夯基础。市财政每年列支200万元专项资金、市委组织部每年列支50万元党费资金,用于以奖代补、教育培训、阵地建设等;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帮带制度,一对一建立无党员的企业有专门指导员、有党员的企业有专门党务工作者的党务人才保障机制;探索党组织活动阵地与社区活动场所共享机制,实现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

建设“中心站” 党建工作全方位覆盖

“有了这个服务中心,真是方便极了,以前办业务都得跑好几个地方,费时费力,现在好了,一次就办完了。”前来办工商登记的个体工商户马女士高兴地说。马女士说的服务中心就是个私经济组织党群服务中心,该中心位于工商局办公楼,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内设党群活动室、个私党建指导站、公益事业联络站、工商业务服务站及党史教育走廊“一室三站一廊”,是集便民服务、党群活动服务、党建宣传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

近年来,霍市先后投入400余万元,分别在工业园区、民政局、工商局建立集“党建指导、办事服务、教育培训、展示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非公企业、社会组织、个私经济组织“三个党群服务中心”,结合实际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着力构建独具特色的党建工作指导体系。

创新“五同步三推进”工作法,建立党组织。进一步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和活动范围,创新推行“五同步三推进”工作法,通过项目实体与党的建设同步签约、项目建设机构与党组织同步成立、行政领导班子和党组织书记同步到位、企业员工与党员骨干同步进厂、企业生产经营与党建工作同步开展,推进企业党的建设,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经济发展。近三年来,依托三个党群服务中心,共培育非公企业党组织27个、社会组织党组织10个。

创建“五字”工作法,壮大党员队伍。“找、收、引、帮、育”五字工作法,即,排查“隐形党员”和“口袋党员”;接收“隐形党员”、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引导企业职工提高入党积极性和荣誉感;党员帮扶抓好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工作;加大对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技术骨干、青年职工培育力度。近三年来,共发展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员78名,找出“隐形党员”和“口袋党员”29名,21名流动党员关系落地,7名企业党员进入企业管理层。

建立“四项机制”,培育党务人才。健全选拔配备机制,通过内部推选、上级选派、社会招聘等形式,多渠道选好党务人才;健全教育培训机制,采取集中授课、外出考察等方式,多方面提升党务人才能力;健全考核管理机制,通过日常管理与年终考核,综合确定党务人才考核等次,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多举措督促党务人才履职;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建立政治上激励、精神上关怀、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四位一体”的激励保障机制,多层面激发党务人才工作热情。

创建“示范点” 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霍市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特点,探索制定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和个私经济组织党建示范点创建标准。近三年来,累计培树非公企业党组织示范点7个、社会组织党组织示范点3个、个私经济组织党组织示范点2个。

规范创建标准。分别探索建立非公企业“623”、社会组织“三有四优”、个私经济组织“五清五好”党建示范点创建标准,实行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项目化管理,每年培育和创建一定数量的党建示范点,逐步构建起“各具特色、覆盖全面”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体系。

定期跟进督导。定期对示范点进行跟进督导,制定示范点创建工作指导手册和评估管理办法,建立基层推荐申报、包联督查指导、对照标准创建、上级党组织评估、针对问题整改、统一验收命名的循环工作机制,创建了锦联铝材公司党委、联晟公司党支部、源源集团党委、武术协会党支部等一批党建示范点。

培育党建品牌。为培育党建品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工委对党建品牌实施“一对一”项目化指导,实行项目跟踪服务和动态化管理,确保品牌建设取得实效。目前,已培育联晟公司“红色车间”、山水水泥公司“红色传承”、阿拉腾高哈公司“舌尖上的党建”等特色品牌。

打通“连心线” 党建工作实效化运行

该市始终把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作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打赢“三大攻坚战”、推动企业生产经营和奉献社会的重要引擎,以党建工作推动企业生产经营、人才培养、和谐创建。

在推进企业生产经营方面,非公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积极建立研发创新平台,提高成果产业化水平,增强成果产业化的动力和活力;全力推进铝电解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工程,改善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深入开展党组织和党员服务企业活动,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引导等方式,及时解决企业运营中的困难问题;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经济效益。2017年全市GDP的193亿元,非公经济贡献率达123亿元,占比64%,晋级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第75位、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第38位。

在推进企业人才培养方面,将非公企业人才工作纳入全市人才工作总体规划,加大引进人才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结合推进“煤电铝”人才改革试验区工作,帮助非公企业引进博士生15人、硕士生121人、高级技师497人;依托蒙东铝及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聘请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11名专家为政府科技顾问;依托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为企业培训各类专业人才2000多人。

在推进企业和谐建设方面,将构建活力和谐企业与建设“党员之家”结合,推进企业和谐建设,组织实施了“关爱员工、共创和谐”等活动,通过“唱读讲传”等形式,将党的知识、理论、政策融入到党群活动之中,以党建为魂,丰富员工精神生活,培育企业核心文化。积极引导企业致富思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开展扶贫攻坚、实施公益捐赠、提供就业岗位,17家企业先后包联5个嘎查村开展精准扶贫和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工作,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累计为公益事业捐款6500余万元,带动就业4700余人,提高了非公企业、个私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美誉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