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杨广海:不落下一个贫困户

发布时间:2018-08-10 20:24:26丨来源:锡林郭勒盟丨作者: 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杨广海是旗党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今年2月被选派为幸福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有杨书记在,我们村脱贫的底气十足。”村支部书记马国军说。

今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永丰镇幸福村建成了林下生态鸡场,这是一处“扶贫鸡场”,带动全村24户贫困户增收。走过弯弯曲曲的小路,眼前杨树成林,“咯咯咯”,好不热闹,一大群“土鸡”正在林下觅食。如今,鸡场的鸡蛋销售火热。这不,幸福村“第一书记”杨广海也来帮忙包装鸡蛋了。

“杨书记真是满心想着咱贫困户哩!”在鸡场打工的贫困户蔡仲旺首先为杨广海点了赞。

杨广海是旗党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今年2月被选派为幸福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

“有杨书记在,我们村脱贫的底气十足。”村支部书记马国军说。

费尽心思让贫困户搬出“穷窝窝”

幸福村姚五沟自然村坐落在山沟沟里,村里的贫困户多数集中在这里。姚五沟自然村交通不便利,还缺水,村民多数居住在老旧的危房里。2016年,该自然村被纳入异地扶贫搬迁项目,新村地址选在3里地之外的开阔带。2017年,新村里的22处房院建设完成,可村民们却迟迟不愿搬迁过来。

今年2月,杨广海担任该村第一书记,多次动员村民搬迁。贫困户王佃忠就是不愿搬迁的村民之一,“我带着王佃忠看了新房子,他非常满意,可心里还是有顾虑。”杨广海说。

经过了解,新居的院落要比王佃忠原来的院落小,王佃忠家里养了4头牛、20多只羊,他担心搬过来就没法子养牲畜。了解到老王的想法,杨广海苦思冥想,琢磨着如何解决老王的问题。

“减羊增牛”,想到这里,杨广海兴奋起来。天一亮,他就找到了王佃忠,将这个想法说给他听,还跟他算了一笔“减羊增牛”的账:“养牛好管理,市场好,这样收入就能上得去。”

经过详细分析,王佃忠觉得这个法子可行,他将羊全部卖掉,又买了4头牛。如今,他已经住进了新房,王佃忠说:“我今年63岁了,脑子反应得慢,小杨没少做我的思想工作。”

贫困户姚万选与王佃忠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姚万选今年72岁,患有哮喘病,他的妻子马翠花又做过淋巴瘤手术,老两口已无能力饲养牲畜。“在土房子里住了一辈子,很想住进新房,可我们想搬家却搬不动。多亏了小杨,他组织驻村工作队的人还有村干部帮助我们搬了家。”姚万选说。

杨广海告诉记者,如今异地扶贫搬迁已完成入住15户,下半年将全部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入住工作,村民们情况都不同,有的年龄大了搬不动,有的是乡土难离,有的是担心旧房子被拆掉……把他们的问题一一解决了,异地扶贫搬迁工作也就完成了。

精准谋划不落下一个贫困户

幸福村下辖陈家营、姚五沟、蔡老六、蔡老大4个自然村,全村常住人口109户245人,65岁以上的村民占80%以上。因交通不便利,村民居住环境差,2016年被确定为贫困村,全村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24户47人,其中因病致贫19户38人、因残致贫2户2人。

“这些贫困户缺乏劳动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但精准脱贫不能落下一人。”杨广海斩钉截铁地说。

目前,杨广海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已为5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落实10头托养安格斯肉牛,为全村24户贫困户落实48口“扶贫猪”及24亩有机薯,实现了全村贫困户全覆盖。

“一来到我们村子,杨广海同志就找我了解村里的情况,并到贫困户家中走访,与‘两委’班子商讨脱贫工作思路,制定了《2018年幸福村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规划》。”村支部书记马国军说。

来到有机薯种植地,土豆花开得正旺。这是杨广海今年利用村集体的耕地搞成的“扶贫地”。考虑到许多贫困户没有劳动能力,杨广海并没有把这24亩“扶贫地”分配到户,而是分配收成。他号召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扬邻里互助的精神,带着他们种植经营这片地。杨广海还找到农产品加工企业签订合同,秋收之后企业以每斤1元的价格收购有机薯,收益全村贫困户平均分配。

贫困户姚万选算了一笔账:“今年我家能增收7000元以上,托管两头安格斯牛可分红3000元,一亩有机薯可收入2000多元,养鸡场可分红800多元,再把‘扶贫猪’养大出售,增收7000元妥妥的。”

如今,幸福村已脱贫22户42人、未脱贫2户5人。杨广海说:“今年一定要让这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精准脱贫不能落下一人。”

垫资建鸡场带动贫困户增收

幸福村的贫困人口多数老弱病残,除了社会保障“兜底”,还能干些啥?

让村集体“有底儿”,让贫困户“有股儿”。杨广海与村“两委”商议,一致决定在村里建一处养鸡场,发展林下经济。村支部书记马国军非常赞同:“现在城镇居民都喜欢吃生态鸡蛋,我们搞林下散养生态鸡肯定能行,因为这些鸡都吃虫,吃蚂蚱嘛。”

贫困户姚万选听了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他说:“我今年72岁了,还有哮喘病,不能干活挣钱。如今村里来了能干事的干部帮咱增收,这是一件大好事嘛。”

建养鸡场,管理和经营是一件大事。杨广海想到了村民崔占河,他是村里的致富能手,今年44岁,有能力、有精力,还有三年的养鸡经验,让他入股管理经营带动贫困户增收。

“杨队长让我带着贫困村民脱贫增收,我第一反应就是咋个带嘛!”看到崔占河一脸迷茫,杨广海把建养鸡场的思路、股份分配、经营模式详细地讲给他听,崔占河欣然同意:“能带着大伙脱贫致富,这当然好。”

建养鸡场需要资金,村集体没有钱,项目资金还没有来,杨广海就把自家积蓄9.3万元拿出来垫资建设鸡舍等基础设施。“事情先要做出来,让乡亲们增收脱贫是件大事。”杨广海说。

杨广海垫资建养鸡场,一开始遭到了妻子的反对。他反复做妻子的工作,看着丈夫在扶贫工作上的执着和投入,他的妻子从反对到心疼到理解支持。

扶贫工作马虎不得。今年6月20日,养鸡场建成。为了减少风险,杨广海和村“两委”以每只30元的价格进购了“青年鸡”1200多只,如今,这些鸡成活率达到98%以上。村集体占50%股份、全村贫困户占30%股份、致富带头人占20%股份,鸡场收益按照占股比例分配。

7月8日,这些鸡开始产蛋。7月鸡场销售鸡蛋收入10300元。如今鸡蛋销售火爆,预计今年销售鸡蛋可收入3万多元。

为了增加收益,杨广海找到企业签下了订单,入冬之前企业以每只鸡60元的价格收购。杨广海说:“我们主要是发展林下散养生态鸡,天气冷了之后,鸡就不产蛋了。鸡群过冬增加成本,入冬前,我们将鸡全部出售。明年天气转暖,我们再购入‘青年鸡’。”

杨广海和村“两委”算了一笔账,今年销售鸡蛋可收入3万多元,出售生态鸡可收入7万多元,除去成本,可纯收入7万元。按照分红比例,村集体经济可分得3.5万元,全村24户贫困户可分得2.1万元,每户可增收8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