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山:从贫困户到“百万户”的蜕变

发布时间:2018-06-11 09:18:59丨来源:内蒙古新闻网丨作者: 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牧场主就是王宝山,生活在正镶白旗伊和淖苏木宝日陶勒盖嘎查,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百万富翁”,一个爱在牛身上琢磨事儿、在养畜上不走寻常路的人,可十年前,他家已濒临贫困。

王宝山在给牛补饲 韩晓舟 摄

如今,在沙地多草场小的察哈尔草原上,越来越多的牧民开始了各自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减羊去库存、增牛补短板、卖奶去产能、换料降成本……这是属于牧民王宝山的畜牧业供给侧改革,一个动脑筋、善管理的新时代牧民典型,他抓住政策出台契机,在沙地草场上引进良种肉牛,又以改变传统养殖、投入方式激发出畜种优势,推进一产、三产融合发展,使畜牧业要素实现了最优配置。

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坐落着一处规模不小的庄园,上千平方米的棚圈足有30间,150平方米的储草棚内堆满了饲草料,80多头西门塔尔牛个个长势优良,不难想象,这里的主人定是附近牧民们的榜样。

牧场主就是王宝山,生活在正镶白旗伊和淖苏木宝日陶勒盖嘎查,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百万富翁”,一个爱在牛身上琢磨事儿、在养畜上不走寻常路的人,可十年前,他家已濒临贫困。

2008年以前,王宝山守着几百只山羊过日子,草场一天天退化,日子也一天天窘困,养畜结构单一,山羊对草场的破坏严重,王宝山的牧业之路走到了“沙地养山羊、越养越绝望”的死胡同。常言道“树挪死人挪活”,2008年王宝山积极响应政策尝试转型经营,在处理了全部山羊之后,他以自筹加惠农低息贷款的方式购进了20头西门塔尔牛,开始了他养畜道路上的“二次革命”。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句话用以形容王宝山再恰当不过了。2017年,王宝山家的牛群规模已达百余头,牛奶的“库存”也随之增加,牛犊吃不了怎么办?同样头脑精明的王宝山妻子尝试起制作各类牛奶副产品,三十多斤的奶豆腐、七八张奶皮子、两桶牛奶酒,这成了她日常的固定工作。一年下来靠着出栏的肉牛及其副产品,王宝山家的毛收入达到了90多万元,其中就有来自卖奶食品的十几万元。

看上去像半岁的牛,实际只有3个月龄,每个月牛犊可长100多斤肉,长势为何如此之快?这样的速度是“副业反哺主业”发挥出的奇效,王宝山的成功之道就是将“从牛身上赚来的钱再返还到牛身上”。原来,王宝山从卖奶食品的十几万元中拨出一部分钱,用以增加饲料的购买量,除了定量喂养,每天每头带犊母牛还可享受到早晚各一次的“营养加餐”。

王宝山说:“下牛犊之前每头母牛补5斤精饲料,下犊之后每头每天补15斤精饲料,选择早晚各一次补料促使母牛吸收好,出奶量高,多出来的10斤饲料钱就来自于卖奶食品的钱,而卖一斤奶食品的钱要远比买一斤饲料的钱多得多。”

“随着饲料的加倍补充,牛奶的产量也常年供大于求,牛犊吃得饱、长势好、增重快,同时各类奶食品的产量、销量也随之水涨船高,之后王宝山再将卖奶食品的钱反哺到牛身上,西门塔尔牛奶肉兼备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他家也进入了“牛产奶——奶换钱——钱买料——料养牛”的算账养畜良性循环。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