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5月29日讯(记者 王金梅) 5月27-29日,第三届沈阳皇寺(莲花净土实胜寺)抬佛节在庄严法号声中如期举行,作为这座昔日皇家寺庙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佛事,抬佛节已走过三百余年历史,见证了蒙古族、满族、藏族草原民族三百余年文化交往交流的历史,也成为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传统习俗之一。
沈阳皇寺抬佛节期间举行巡游活动
沈阳皇寺抬佛节三天时间里,举行了迎请金佛仪式、玛哈噶喇金刚法舞、绕寺巡游等一系列活动。
辽宁省佛教协会原会长、沈阳市长安寺住持、沈阳市慈恩寺方丈照元长老出席,青海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青海文都寺第二十六任萨迦昆士座主、西宁宏觉寺住持、十世班禅大师因明佛学院院长噶尔哇•阿旺桑波和沈阳皇寺住持满都拉主法,祈愿中华大地祥和昌盛,人民安居幸福。
据介绍,作为沈阳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传统习俗之一,抬佛节源于清崇德三年(1638)沈阳皇寺敕建完工后的四月十五日举行的一场隆重盛会,后来延续了三百多年,承袭了藏地抬强巴佛(即汉传佛教的弥勒佛)的精旨要义,与当地传统文化相融合,有祈愿祥和美好之意。抬佛节于2016年恢复,受到广大市民欢迎,并吸引了国内外很多游客参与活动,观看盛况。
抬佛节盛况
公元1638年,清太宗皇太极下令敕建的沈阳皇寺完工,寺内供奉着元代国师八思巴法王耗费黄金一千两铸成的玛哈噶喇金佛圣像。皇太极携公卿家眷亲往礼佛,法会经由请旨、接佛、开光、演礼、跳金刚法舞、转寺、送佛的次第,盛大圆满。从此,每逢农历四月十五,东三省最高的行政官员,都要受皇帝钦派,前往皇寺恭代皇帝向玛哈噶喇金佛拈香祈福。凡来沈城上任、定居、做生意的达官显贵也会先来拜金佛以求官运亨通、降福纳祥、财源广进。
1931年,爱国高僧九世班禅赴皇寺驻锡六载,使玛哈噶喇金佛更加吉祥增胜;1946年金佛神秘失踪,成为历史迷案。
2016年,在金佛丢失70年后,沈阳皇寺在佛教信众襄助下,按照历史原样重塑了玛哈噶喇金佛。金佛重六十四斤二两,高约40厘米,两腿呈半蹲状,双臂交叉于前胸,脚踏邪魔。右手操一月牙斧,左手执一葛喇巴,胸前置一降魔杵,两眼怒目圆睁,令人望而生畏。玛哈噶喇金佛重塑后,按照当年八思巴将金佛呈现给忽必烈的过程,沈阳皇寺为这尊萨迦派最大的怙法本尊、元明清三朝皇家护国神护法神玛哈噶喇金佛圣像,先到青海循化县文都大寺,再取道拉萨,最终,在八思巴帝师建造的西藏日喀则萨迦寺为金佛装藏、开光。
沈阳皇寺护法楼
沈阳皇寺是清朝在关外所建的第一座皇家寺庙,后金汗国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征服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林丹汗败走大草滩,墨尔根喇嘛携蒙古至宝玛哈噶喇金佛和金字大藏经前往盛京(今沈阳),金佛以白骆驼驮载,行至盛京西郊三里老槐树下时,白驼溘逝,墨尔根喇嘛认为此处为“生根”之所,遂奏请建立玛哈噶喇佛楼,皇太极亦认为“有护法不可无大圣,有大圣不可无护法”,遂敕建护法楼以为供祀。玛哈噶喇的金身造像高约40公分,重32.25公斤,呈蹲坐姿态,足下踏伏魔障。玛哈噶喇一面三目,面孔忿怒,鬃发上竖,呈火焰状,以五髑髅冠为头饰,双臂横担降魔杵,右手持钺刃,左手持髑髅碗,寓以坚定智慧戡破一切染污,腰下征裙配挂髑髅饰物使金佛倍显神圣威严,是故游牧渔猎民族将玛哈噶喇视作彰显浩大军威之战神。
玛哈噶喇(梵语:Mahakala)即怙主大黑天,有二臂、六臂、四臂及白身等多种化现而为藏传佛教所倚重,一般来说格鲁道场往往依止六臂玛哈噶喇,而萨迦派则奉二臂玛哈噶喇为怙主。沈阳皇寺的护法楼中,供置有二臂红棒玛哈噶喇金身造像。二臂红棒玛哈噶喇,也称宝帐怙主,宝帐怙主为大日如来化身,具不可思议功德威力,坊间口耳相传之中,也有将玛哈噶喇视为观世音菩萨之忿怒相。
抬佛节现场
沈阳皇寺是清朝关外地位最高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但护法楼里供奉的玛哈噶喇金佛则属于萨迦派传承,这在佛教史上,是一段珍奇的因缘,也是蒙满藏各民族交流融合、共筑中华历史的文化遗存和历史见证。
历经了三百余年时光流逝,玛哈噶喇金佛在僧伽信众祝赞礼拜下,端坐于皇寺的护法楼内。抬佛节是沈阳皇寺遵循祖制,汇纳民俗,承续悲愿,恒顺众生的盛会,更是盛世下古刹梵宫的庄严写照。
(摄影:马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