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玛曲草原:草原城市方兴未艾

发布时间:2018-05-31 21:28:22丨来源: 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丨作者: 王云祥 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据悉,玛曲赛马节被甘肃省体育局评为甘肃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建设五大品牌体育赛事之一,玛曲县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国马术协会命名为“中国赛马之乡”。

穿过茫茫草原,随处可见成群的牛羊和奔驰的骏马。这里是甘肃省海拔最高的县城——玛曲,最高海拔3800米。玛曲境内有560万亩的湿地资源,素有“中华水塔”、“地球之肾”和“天然蓄水池”美称。

由于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的相互叠加,这个高原县城披上了神秘的外衣,无数的游人来到这里,探寻高原之城的足迹。

“赛马之乡”久负盛名

一年一度的赛马节在玛曲草原上落下帷幕。8月13日上午,随着几声炮响,玛曲县第十届格萨尔赛马节正式开跑,骏马驰骋在1000米长的圆形跑道上,围坐在跑道旁的十多万观众吹着口哨呐喊,为飞驰的骏马加油喝彩。

为了纪念格萨尔的拼搏精神,赛马、乘马捡哈达、乘马射箭、引马泅渡、马术表演等马上体育竞技项目在当地民间流传,特别是草原速度赛马和耐力赛马十分盛行。

据玛曲县畜牧局副局长宗文杰介绍,赛马节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比赛时间一般为5天,此次赛马节从8月13日开始,在为期5天的激烈角逐中,来自甘肃、青海、四川、广东、安徽、西藏6省区的41支参赛队的636匹马进行了激烈角逐。

据悉,玛曲赛马节被甘肃省体育局评为甘肃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建设五大品牌体育赛事之一,玛曲县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国马术协会命名为“中国赛马之乡”。随着赛马大会的规模和影响日益扩大,如今已成为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规模最大的体育盛会。

“玛曲以举办格萨尔赛马节为契机,对于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提高玛曲在外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玛曲经济社会和民族体育、文化旅游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玛曲县县委书记王力说。

保护生态转型牧业

马是这个县城的亮丽名片,牛羊是金字招牌。玛曲县境内有1288万亩优质天然草场,为发展牛羊产业形成了先决条件。

“以前贫困,现在生活在高原的阳光下,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牧民拉毛加高兴地对记者说。玛曲县尼玛镇哇尔玛村位于县城北部的公路边,今年48岁的养殖户拉毛加就生活在这里。拉毛加响应党的好政策,成立了由23户社员参与的哇尔玛藏羊繁育合作社,不但解决了合作社的社员们销售的难题,也为社员们开辟了一条致富门路,出栏育肥后一只90多斤的羊能卖到2000多元。

如今的拉毛加已成为当地养羊的专家,按照他的规划,要将自己的合作社办成当地最大的合作社,不但要为全县供应羊肉,而且还要将自产的牛羊肉销售到更远的地方。

“玛曲草原上不缺少雨水,到处都有水潭,供牛羊喝水。”整天守候在牛羊帐篷附近的牧民才让扎西说,对于生活在高原上的牧民而言,他们更加关切牛羊带来的收入。

玛曲县89%以上人口为藏族,去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亿元左右,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00元。尤其是县上将天然草场进行科学规划后,这个有着“天然蓄水池”称号的高原县城生态经济发展逐年向好,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样本。

“来这里的人多了,我们就有好收入。”才让扎西说,每年的赛马节,全国几十万人来到玛曲草原上看赛马,成为牛羊肉销售的旺季。

采访中,一位在玛曲草原上经营帐篷农家乐的负责人说,当地旅游业拉动经济发展的效应十分明显。“牧业转型升级成为玛曲县发展主导产业的必然选择,在大搞牛羊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玛曲正在发展牦牛肉制品深加工生产线,畜牧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目前,生鲜牛羊肉、牛肉干、酸奶等已经成为草原上的特有产品。”宗文杰表示。

草原城市投资热土

每年春夏,玛曲草原风光照片都要火遍游客的微信、微博。几天前,来自北京、上海、浙江等16个省市的90余名党史专家学者齐聚玛曲,在探寻革命烈士宣侠父甘南藏区工作足迹的同时,也被美不胜收的草原风光所折服。

据玛曲县委宣传部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去年玛曲县接待游客3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53亿元,创历年新高。

“我们持续推进草原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作,近年治理流动沙丘3951亩、沙化草地9281亩,黑土滩草地人工改良7.14万亩。种植树木7万余株,兑现林业管护补助资金196万元。”宗文杰说,包括草原湿地、饮用水源、野生动植物和土著鱼类保护力度都有了新的突破,草原生态进一步和谐,县域经济得到了新的发展。

目前,玛曲县已编制了《玛曲县村庄布局规划》,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6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7%。这个高原县城有了集中供热,县城商业步行街道路在烈日下显得格外醒目,整个县城弥漫着商贸旅游的气息。

“缺氧不缺精神”。生态玛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广阔的自然资源使更多商家来到这里寻找新的商机。目前,全县17个大项目签约资金28亿元,这里已是一片投资的热土。

原标题:玛曲:草原城市方兴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