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有祥: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 开创畜牧草原工作新局面

发布时间:2018-05-17 09:46:25丨来源:农业部畜牧业司丨作者:马有祥丨责任编辑:许浩成

稳步推进草原改革,《推进草原保护制度建设工作方案》以农业部文件印发,协调将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纳入地方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核心指标体系。

编者按:为切实推进2017年草原保护建设及草原畜牧业发展各项工作,12月8日,农业部畜牧业司在湖北省召开了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重点工程座谈会暨草原处长工作座谈会。现将马有祥司长的讲话印发各地,请贯彻落实。

马有祥司长在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重点工程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6年12月8日)

农历大雪时节刚过,很高兴来到美丽热情的江城武汉,参加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重点工程座谈会。借这个机会,同大家交流一下全国畜牧业发展和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情况,以及明年的重点工作安排。下面,我分三个方面介绍。

一、畜牧业加快转型升级,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成效显著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万事开头难,开好头,起好步,对全局发展至关重要。一年来,我们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积极应对市场波动、进口冲击和生态环境压力,加快推进调结构、转方式和补短板,着力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现代畜牧业建设攻坚克难,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一是生产供给有保障。今年畜牧业生产进行积极的适应性调整,畜产品供应安全充足,主要畜禽品种都有盈利,收益全线飘红。预计全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8480万吨、3015万吨和3660万吨,同比分别下降1.7%、增长0.5%和下降5.4%;工业饲料总产量超过2亿吨,小幅增长。畜禽养殖带动农民人均增收约300元,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发展水平稳步提高。预计年末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可以达到56%以上,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国产高产蛋鸡品种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奶业20强企业的市场份额已超过50%,年产50万吨以上饲料企业市场集中度达到56.5%。规模养殖成为畜产品生产供应的主导力量,科学饲养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稳定和增强了保障能力。

三是质量安全状况持续向好。前三季度畜产品抽检合格率99.3%,生鲜乳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100%,饲料产品抽检合格率96.3%,在各类农产品中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初步构建了严密的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国所有奶站和生鲜乳运输车辆纳入信息化管理。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饲料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机制,事前规范准入,事中全面控制,事后严格监管,环环相扣,不遗不漏。

四是草原生态环境加快恢复。重大草原政策项目加快实施,草原承包、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等经营管护制度全面落实。目前累计承包草原43.7亿亩,占全国草原面积的74.2%;落实禁牧休牧面积15.3亿亩,落实草畜平衡面积26亿亩。今年全国大部分牧区雨水充沛,草原植被长势总体较好。预计全年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10.4亿吨,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4.6%,处于近年最好水平。

一年来,全国畜牧草原系统上下一心,畜牧业司、草原监理中心和全国畜牧总站密切配合,着力抓了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以规模养殖为抓手,着力推动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制定发布《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实施畜禽标准化养殖项目和良种补贴项目,开展财政促进金融支持畜牧业试点。发挥示范场的辐射作用,新创建500家标准化示范场。实施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夯实肉牛生产基础。支持河北、西藏等8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852个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进行改扩建,不断提升肉牛肉羊生产水平。针对年初生猪供应偏紧、价格持续上涨的问题,我们加强调研监测和分析预警,及时发声引导舆论,主导了整体形势研判,有效遏制了负面炒作。

(二)以粪便综合利用为核心,着力推动畜禽养殖粪污治理。落实《农业部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启动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在湖北和湖南两省开展洞庭湖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试点,整县推进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总结推广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典型模式,在10个省开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试点,整县推进畜禽粪便有效储存、收运、处理和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发展。选择浙江省开展了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创建。会同环保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和《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督促和指导各地落实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有关工作要求,科学合理划定禁养区。

(三)以粮改饲为突破口,着力推动种养结合协调发展。去年,我们在全国10个省区30个县启动了粮改饲试点工作,地方反响非常好。今年,我们积极协调,将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从3亿元增加到10亿元,实施范围扩大到了17个省区。5月底,农财两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16年农业结构调整试点工作的通知》,6月份在郑州召开粮改饲试点工作会,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和要求。目前,试点地区落实粮改饲种植面积678万亩,超出今年600万亩预期目标13%;补贴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料近2000万吨,覆盖奶牛213万头、肉牛91万头、肉羊202万只。“为养而种”的生产方式加快推广,粮草兼顾、农牧结合、种养一体的新型农牧业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四)以举办D20峰会为引领,着力推动奶业振兴。经过周密筹备,8月26日在河北石家庄召开了第二届中国奶业D20峰会暨奶业振兴大会。国务院领导同志对峰会作出了重要批示,韩部长及中宣部、食药监总局和河北省等7位部省领导演讲,中国奶业20强企业签署发布《中国奶业振兴宣言》。峰会主题鲜明,内容聚焦,组织有序,宣传有力,社会反响热烈,提升了行业精气神,赢得业界普遍欢迎和充分肯定,得到社会积极正面关注。同时,继续组织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以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基地为重点,通过专项监测、异地抽检和飞行检查等方式,对奶站和运输车进行监督抽检,共抽检生鲜乳样品1.9万批次。修订发布复原乳检测方法行业标准,协调印发《关于加强复原乳标签标识监管的通知》,组织开展全国复原乳标识专项检查。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发布《生鲜乳购销合同(示范文本)》,维护生鲜乳购销秩序和奶农利益。

(五)以实施重大政策项目为支撑,着力推动草原生态持续改善。新一轮草原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对持续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和草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争取这项政策继续实施,我们会同财政部开展了一期政策绩效考核和评估研究,提出“十三五”政策建议并经国务院批复。新一轮政策内容更完善,提高了补奖标准,扩大了实施范围。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补奖资金187.6亿元,较上年增加18.1亿元。此外,在组织实施已有草原保护重大工程的同时,启动了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试点工程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草种项目,完善了退牧还草工程建设内容。稳步推进草原改革,《推进草原保护制度建设工作方案》以农业部文件印发,协调将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纳入地方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核心指标体系。印发《关于促进草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协调各地加大统筹力度,加快推进草牧业发展。

二、草原改革进入深水区,要深刻认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草原既是陆地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也是草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这些年,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国草原生态持续恶化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局部地区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草原生态环境整体仍很脆弱,草牧业转型发展任重道远。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更来不得半点马虎。要以生态保护和生产发展的客观形势为出发点,以中央和部党组的要求为落脚点,继续保持敏感性,强化责任感,观大势,谋大事,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要求。

一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对草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到“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采取综合措施,加大草地等保护力度;要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齐心协力管护好草原等生态资源。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8大制度、47项具体改革任务,其中明确由农业部牵头的草原改革任务有两项,需要农业部参与的有近20项,其他的改革任务也大多与草原有关。如果说2015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破题之年,那么今后几年将是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落实之年。改革能否成功,制度能否落地,关键在今后这几年。我们必须从生态立国、生态兴邦的大局出发,进一步提高对兴草添绿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入位,积极作为,加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的研究和落实力度,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二是农业结构调整对草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这些年,我国农业加速发展,种植业资源长期透支、过度开发,养殖业不断趋于专业化、集约化,“种”和“养”之间的传统纽带逐步断裂,出现了农牧分割、种养分离的局面,带来了新的问题。一方面,从种植业看,一些地区玉米“独大”,仓容紧张、财政负担重的问题凸显,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使生态环境严重受损,亟待在结构上进行调整。另一方面,从养殖业看,草业发展不足,粮饲不分,苜蓿等高品质饲草料严重短缺,草食畜牧业发展也受到影响,还造成了大量畜禽粪便资源不能还田利用。资源、环境成为农牧业发展的两道“紧箍咒”,必须下大力气调结构,补短板,治污染。农业结构往哪个方向调?资源禀赋是定位器,市场需求是导航灯。需要汲取传统农业精华,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立足各地自然条件和生产基础,构建新型种养关系,促进农牧业绿色发展。这既是粮食去库存、养殖去污染的应急之策,也是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所以,部党组把推广粮改饲、构建“粮-经-饲草”三元种植格局、推进农牧结合,作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重要着力点,给予高度重视。我们一定要担起责任,抓住机遇,重新搭建种养之间的纽带,促进种养业效益“双提升”。

三是现代畜牧业建设对草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草原是草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草牧业是现代畜牧业建设的短板。短板既是差距,也是潜力。建设现代畜牧业,必须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这对草原工作特别是草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应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实现生产过程更加绿色,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型草牧业基本建成。牧区特别是青藏高原水源涵养区和严重退化沙化草原区,一定要落实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应该减的牲畜一定要减下来;农牧交错区、农区和南方草山草坡地区,应充分发挥各自区域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优质饲草种植,推广先进适用养殖模式,不能用的添加剂和药物一定不能用,着力培育生态有机草畜产品。另一方面,应坚持适度发展。将来发展草牧业,一定要使养殖规模同草原和饲草料资源承载力相匹配,种植的饲草料有畜禽消化,产出的畜产品有市场接收,畜禽粪便经过处理有土地消纳,适度规模经营将是建设现代草牧业的必然选择。要使适度规模经营在草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家庭牧场、农牧民合作社、农牧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成为产业主力军,着力提升草牧业生产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科技化水平。

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动草原保护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草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特殊困难和问题。草原管理精准化要求不断提高,但本底数据还未厘清;巩固草原生态建设成果的压力越来越大,但管理机构队伍仍十分薄弱;草牧业发展形势喜人,但牧区生产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这些,都与中央要求、社会关注和群众期盼有差距。我们要深刻认识当前新形势、领会新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直面问题,凝心聚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动草原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进一步强化草原法制建设。明年,我们计划在全系统开展一次“草原法制建设年”活动,深入推进依法治草。主要抓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立法。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推进《草原法》修订和《基本草原保护条例》制定立法进程。开展《草原征占用管理办法》《草种管理办法》等配套部门规章的修订准备工作,推进《草原生物灾害防控管理办法》的制定工作。二是抓执法。组织开展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落实专项监督检查,查处通报一批重点案件。强化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杜绝“先上车、再补票”现象,严格控制草原用途改变。各地要加强草原监理体系和村级草原管护员队伍建设,改善执法装备条件,加大草原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三是抓宣传。组织开展草原普法宣传、种草绿化宣传、进村入户宣传以及其他有关政策法规宣传,突出宣传重点,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载体,着力营造依法治草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进一步夯实草原精准化管理基础。精准化管理体现在哪里?我认为关键在两方面。一方面,标准要全面客观。草原标准体系的研究建立,是目前我们亟需加强的一块工作。《草原分类》行业标准已出台,要抓紧研究制定其他有关行业标准,并着手谋划将一些比较成熟的行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提高标准的法律效力和适用范围。同时,要积极协调修改完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中关于草地的定义和分类,对于把草地叫作“牧草地”“未利用地”这些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说法,一定要尽力扭转过来。另一方面,数据要准确清晰。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草原调查统计制度尚未建立,数据这一块目前我们也比较欠缺。全国草原管理仍沿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第一次草地资源调查的数据,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要抓紧组织制定草原资源清查实施方案,协调启动实施清查专项,全面摸清目前的草原家底。开展草业产值测算试点,明确草业产值测算指标和数据采集方式方法,建立健全草原调查统计制度。同时,还要协调好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有关草地数据的问题,坚决守护好草原阵地。

(三)进一步研究落实草原改革任务。主要有经营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两个层面的改革任务。在经营制度改革层面。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安徽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要靠深化改革,调动亿万农民积极性,为农村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根据小岗村会议精神,农业部牵头起草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中办国办已于10月印发实施。草原承包经营制度,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牧区的政策基石。大家要根据中央要求,着手开展草原“三权分置”研究,明确草原所有权权益,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权,规范草原经营权。在生态文明制度层面。今年,农业部制定印发了《推进草原保护制度建设工作方案》,这是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明年要抓好落实,不断推进草原经营管护制度建设。经过反复协调,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纳入了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全国有一个总的考核指标,各省区也有自己的指标。大家要抓好指标的考核和兑现,一定要将指标分解到县、落实到地,到“十三五”末这是要交账的。其他一些已经出台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制度,如自然资产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大家也要抓紧研究落实。

(四)进一步实施好强牧惠牧政策。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草原牧区实施的一项投入规模大、覆盖面积广、受益牧民多的重大政策,已经成为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六年来,十三个草原牧区省区付出了卓越努力,扎实做好政策实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这里,我向有关省区,说一句感谢,道一句辛苦!争取政策难,落实政策更难,确保落实政策不出问题难上加难。我在这里重点强调一下,请各有关省区务必高度重视,不懈怠,不退缩,继续做好新一轮政策的落实工作。一是尽快报送实施方案。目前还有个别省区的新一轮政策实施方案没有报财农两部备案,请务必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将方案报上来。二是抓紧落实资金任务。争取在春节前,把今年的补奖资金兑现到牧户,至少要完成资金的申报、公示等前期工作,给广大牧民群众吃上“定心丸”。三是加强监督检查。今年是新一轮政策的启动年,明年我们将重点抓好政策督导检查。请有关各省区切实做好政策任务落实工作,督促各旗县将该禁牧的草原一定要禁住,该减的牲畜一定要减下来。四是用好绩效资金。要强化对旗县政策落实情况的绩效考核,用足用好绩效考核奖励资金。绩效资金的使用要建立台帐,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要记录在案。一定要把钱花到该花的地方,切实起到促进政策落实和产业发展的作用,通过生产发展巩固生态建设成效。

(五)进一步推进现代草牧业发展。一手抓好重大工程实施,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组织实施“十三五”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继续推进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草原治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等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重大工程。通过工程措施与自然修复相结合、重点突破与面上治理相结合,着力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提升草原生态服务产品生产供应能力,改善草原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打牢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一手抓好试验试点,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继续推进草牧业试验试点,实施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改良天然草原,发展人工种草,推进草产品和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创新技术支撑和金融支持体制机制。组织专家、技术人员以及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深入生产一线特别是贫困地区,开展生产指导服务和产销对接,引导养殖户实行良种良法配套,提高生产水平。及时总结试点成效,提炼经验模式,做好宣传推介,着力培育新业态和新手段,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农牧民收益率。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和市场驱动,加快推进现代草牧业发展,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促进农牧民增收和产业精准脱贫。

同志们。畜牧业发展和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事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局,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希望大家以本次会议为契机,交流经验,分享成果,坚定信心,再接再厉,努力开创畜牧草原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