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艺术 藏族传承和保护史诗《格萨尔王传》的智慧

2018-05-15 22:49:53 | 来源:中国西藏网 | 作者: 仁旦 | 责任编辑:苏文彦
摘要:《格萨尔王传》是一部反映吐蕃赞普时期藏民族的文化、习俗、经济、艺术、军事、政治于一体的百科全书,是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在藏区,藏族人民以说唱、藏戏表演、画像、唐卡等艺术形式,对这部英雄史诗进行保护与传播。

《格萨尔王传》是一部反映吐蕃赞普时期藏民族的文化、习俗、经济、艺术、军事、政治于一体的百科全书,是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这部篇幅极其宏大的藏族民间说唱体英雄史诗共计120部,字数超过3000万字,是藏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用集体智慧创作出来的一部极为珍贵的文学巨著。随着历史的推进,这部英雄史诗在蒙古族和土族、裕固族、纳西族、维吾尔族等邻近兄弟民族中得以广泛传播,还被纳入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与日文等。

在藏区,藏族人民以说唱、藏戏表演、画像、唐卡等艺术形式,对这部英雄史诗进行保护与传播。藏族传统唐卡绘画艺术中,有一种专门描绘格萨尔王及其英雄事迹的,被学界称之为“仲唐”(仲,指《格萨尔王传》故事),仲唐又可分为战神(或国王)格萨尔和格萨尔叙事绘画两类。前一类仲唐中,格萨尔王通常身骑枣骝马、右手握马鞭、左手持枪缨的形象,后一类中以四川省博物院珍藏的11幅《格萨尔画传》仲唐和法国吉美博物馆所藏的2幅仲唐最为有名。

进入20世纪后,与格萨尔王相关的绘画作品五花八门,出现了很多种类。大概在1975年,内地著名画家朱乃正给《霍岭大战》创作了插图,尼玛才让创作了《格萨尔王降临人间》等很多巨幅作品。这些绘画作品形象展现了《格萨尔王传》的继续传承与发扬,同时也反映了唐卡等绘画艺术是《格萨尔王传》不可或缺的新的传播方式。


唐卡画师仁青尖措

1980年,著名画师仁青尖措耗时3年创作了一幅《格萨尔王与三十大将》的巨作(成品尺寸为105cm×75cm)。仁青尖措画师1941年生于青海省尖扎县,九岁开始学习绘画, 1964年参加首期青海省西方绘画班,师从中国著名画家朱乃正、曾多宗、李果、朱成林、赵继功等,系统地学习了西方画派。他从小在藏族传统唐卡绘画艺术的熏陶下长大,对西方绘画艺术经过一番学习与钻研后,在藏族传统唐卡绘画艺术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并引入新的创作理念,继而创作出了《格萨尔王与三十大将》。这幅巨作于1988年刊载于《青海民俗》(藏文版)上,并被《章恰尔》转载,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仁青尖措回忆,有一次他到果洛州玛多县拜访唐仁喇嘛(བླ་མ་ཐང་རེ)时,在他的佛堂里发现了被供养的《格萨尔王与三十大将》画作,惊喜之余,也很惊讶,便对唐仁喇嘛说:“这幅画是我创作的。”唐仁喇嘛却带着轻藐的口吻回说:“这幅画绝不是你所能创作的!”他又问道:“那这幅画是何人所创作的?”唐仁喇嘛回答:“是由康区佐青寺(རྫོགས་ཆེན)一位著名的大画师所创作的。”他当时想,这幅画的确是自己创作,自己不过是一名凡夫俗子,唐仁喇嘛不相信情有可原。但唐仁喇嘛把绘画作品摆放在佛堂里进行供奉,并认为这幅巨作出自当时在整个藏区都很有名气的佐青寺某位大画师之手,让他倍感欣慰,“因为佐青寺是宁玛派的祖寺,而康区名师辈出,当人们看到名画时,会普遍认为出自佐青寺,这无疑是藏族人民对我作品的认可与褒奖,故而感到很开心,很欣慰。”

这幅画把格萨尔王的众多英雄以崭新而精湛的绘画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突破。仁青尖措在新勉唐画派(སྨན་གསར་ཐང་ག་བཞེངས་ལུགས)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绘画艺术的元素,给藏民族这一古老而神秘的唐卡绘画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在当时,他一边着手以绘画艺术的形式对这部英雄史诗进行创作与传播,同时还在黄南州创立的格萨尔绘画急救中心担任主任,他到长期盛行唐卡艺术的热贡地区各村庄,招纳了夏吾才让和加措等九位民间画师,开展格萨尔绘画艺术的创作与传承工作。但是,藏族绘画传统中,格萨尔形像只有一种,所有画师的作品都如出一辙,他们常说:“老师叫我们只学这一种。”而且画师们有一句谚语,“有生命的唯有马和象最难画,无生命的唯有火焰和巴扎最难画”。确实,在传统意义上,画马和象时如果不描线则很难画好,而画好格萨尔王唐卡,则离不开画马,这是一种互补互依的存在。但仁青尖措则说:“格萨尔绘画艺术怎么能只有这一种绘画形式呢?格萨尔王有那么多丰功伟绩,他应当有很多种姿态与形象、表情,这个需要我们去创作与构思,如果我们不去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那这样一位一代天骄的丰功伟绩,几千年过后也不会有什么发展,更不必说传承!”

格萨尔王的事迹和光辉形像,是成千上百万藏族同胞对信仰的一种寄托,它以绘画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锄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业绩。鉴于格萨尔王的丰功伟绩,仁青尖措认为也可以有成千上万种代表格萨尔王生平与生活、思想等的绘画作品。所以他的一生致力于格萨尔王绘画艺术形式多样化的研究与创作、传播事业。

仁青尖措在创作同一种格萨尔王画作时,也要反复翻阅《格萨尔王传》,认真解读每一位英雄好汉的性格与战马、相貌、习惯等特征,还仔细了解他们的敌人,以此为蓝图进行创作。1998年,他创作了《霍岭大战》与《赛马称王》《辛丹虎狮对峙》《格萨尔祈福颂》《降魔篇》《阴界霞光》《岭域诞辰》《世界公桑》等八幅画作,被中国社科院格萨尔研究所收藏,并入选藏文精选本《格萨尔王传》丛书的插图。这些作品像新勉唐画派,色泽鲜艳,主尊为格萨尔王,周围以故事情节进行布局,高空布满了护法神等众神仙,是名副其实的藏族传统唐卡绘画艺术的再现,得到很多人的赞许与认可。

然而,仁青尖措并不止步于此。

有一天,仁青尖措试着把嘎域护法神维纳(སྒ་སྡེ་ཆོས་སྐྱོང་བེར་ནག)这一英雄人物,用铅笔画勾勒出来。他感觉到,“格萨尔王,不一定非得突出藏族传统绘画艺术的风格,如果能根据他的事迹,还原格萨尔王在吐蕃赞普时期特定的历史人物形象,无疑是格萨尔艺术充满活力的根与源。” 这使得他茅塞顿开,继而创作了《岭•格萨尔王》与《嘉擦•夏嘎尔》《丹玛香查》《嘎德•确琼尔王》《桑德阿东》《达尔潘》《纳查•阿旦》《阿努•色潘》(多数尺寸为95cm×75cm)等画作。随着这些画作的面世,仁青尖措的从艺之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作品从以前的重色彩,转变为单一的黑白为主进行创作。这一改变,让人们直观地看到格萨尔王和各员大将所推崇的战而不败、败而不倒的英雄气概。这些绘画作品,带给格萨尔绘画艺术非凡的价值与荣耀。有一次,藏族著名画家丹巴绕旦(བརྟན་པ་རབ་བརྟན,西藏大学教授)先生来尖扎县时恰巧碰到仁青尖措,在观看了他的绘画作品后感慨道:“藏族的有识之士深居大山深处固然名不虚传,仁青尖措画师乃身居大山深处的大画师也!”

2013年,仁青尖措创作了《格萨尔王与三十大将征战记》(尺寸为120cm×600cm)。这是他多年来对《格萨尔王传》与唐卡绘画艺术的再三思索与钻研之后所构思出来的,它沿袭了藏族唐卡绘画艺术的特点,以矿物与植物为颜料,在金粉和银粉等的笔法上,引用了现代画的技法。在这幅画上,除了绘有格萨尔王与他的各员大将,以及珠姆(འབྲུག་མོ)、梅萨崩吉(མེ་བཟའ་འབུམ་སྐྱིད)、阿豆拉姆(ཨ་སྟག་ལྷ་མོ)等主要人物之外,还有次要人物与战马等共计108个。各员大将是为和平而战,故而面带慈爱,很有亲切感。士兵所持有的铠甲等兵器,充分展现了赞普时期的军事力量,给格萨尔绘画艺术注入新的活力,是藏族绘画史上第一幅带有古典主义色彩的绘画作品。

《格萨尔王传》这一部藏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用集体智慧创作出来的极为珍贵的文学巨著,不但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同时也是世界史上的活化石。藏族人民在保护与传承《格萨尔王传》时,非常注重绘画艺术的美与价值,反映了藏族人民的一种智慧,同时也一再鞭策着这种智慧更上一层楼!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