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历史人物:周武帝宇文邕

发布时间:2018-05-15 22:49:09丨来源:内蒙古历史人物:周武帝宇文邕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许浩成

      北周高祖武皇帝宇文邕(543―578年)字祢罗突,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周太祖宇文泰第四子,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

  北周高祖武皇帝宇文邕(543―578年)字祢罗突,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周太祖宇文泰第四子,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公元560年—578年在位。  

    人物生平
  宇文邕,字祢罗突,西魏大统九年(543年)出生于同州,是西魏权臣和北周奠基人宇文泰的第四子,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和北周明帝宇文毓的弟弟,母为叱奴太后。
  宇文邕,自幼孝敬,聪明有才识,他的父亲宇文泰说:“继承我的大业的人,必定是宇文邕。”
  宇文邕十二岁的时候,被封为辅城郡公。孝闵帝宇文觉称帝建立周朝后,拜为大将军,出镇同州。周明帝宇文毓即位后,迁任柱国,授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武成元年(559年),任大司空、治御正,并进封为鲁国公,领宗师。甚得明帝的宠爱,朝廷大事,多有参与。宇文邕性格沉稳有远识,非因顾问,终不辄言。明帝经常感叹说:“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登基
  武成二年(560年)四月,权臣宇文护毒死明帝宇文毓,立宇文邕为帝。仍掌朝政。天和七年(572),宇文邕诛杀宇文护,始亲自处理国务。
  建德四年,他独与齐王宇文宪等少数人策划,力排众议,决定伐齐并亲自统军围攻金墉城(今河南洛阳),因病还师。次年又率大军伐齐,几路并进,攻克平阳(今山西临汾)。围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时军事失利,自己仅得免。其后听从宇文忻“死中求生,败中取胜”的建议,终于攻克晋阳。六年,入邺,灭北齐。从此拥有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为后来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宇文邕生活俭朴,诸事希求超越古人,对宇文护及北齐所修过于华丽的宫殿一律焚毁,对下严酷少恩,但果断明决,耐劳苦,征伐时躬亲行阵,得士卒死力。
  齐境有北魏所俘河西人世为厮役的杂户,周境有从东魏及南朝梁江陵俘虏的良人没为奴婢,他都豁免为良人。突厥强盛,目北齐、北周为在南两儿。宇文邕不得不娶突厥公主为后,灭齐之后,宣政元年(578)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
  去世
  宣政元年(578年),宇文邕在亲征突厥的途中病倒,回到洛阳当天就病逝了,时年35岁,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孝陵。
  为政举措
  消灭北齐,统一北方
  宇文邕登基后,把目标定为消灭北齐,统一北方,为此决定集中精力搞好内政,增强国力。而当时北齐国力已是江河日下,渐渐失去了在经济上和军事上与北周对抗的实力。宇文邕于是于公元563年联合突厥出征北齐,屡屡获胜,攻占北齐20余城。后因突厥撂了挑子,北周军队孤军奋战最后失败。
  这次失败使宇文邕摸清了双方的实力对比,决定继续发展和增强北周的国力。但掌握国家政权的宇文护向一座大山一般挡在他亲政的路上。宇文邕决定先除掉宇文护(同时宇文护与宇文邕之间还有杀兄之仇),扫亲亲政的障碍。宇文邕与对宇文护不满的大臣多次商议,终于拟定诛杀宇文护的计划。公元572年,宇文邕设计在太后宫里杀掉了宇文护,随后将其儿子、兄弟及亲信斩尽杀绝。终于迎来亲政。
  亲政后武帝把注意力集中在内政上,发展生产,吸收均田农民充当府兵,扩充军备加强实力。
  公元575年,自感实力大增的周武帝派18万大军讨伐北齐,接连攻克了北齐30座城池,最后因自己生病不得不放弃进攻,班师回朝。这次出征使得北齐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北周抗衡了。
  公元577年,宇文邕再次出兵,很快攻下邺城,俘获齐主,灭掉北齐,统一了北方。为日后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武帝灭佛
  建德二年(573年),宇文邕确决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次之,佛教最后。
  建德三年(574年)五月十五日,周武帝不怕死后下地狱的威胁下诏“禁佛、道二教,经书、佛像尽毁,并令沙门、道士还俗为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一时间,北周境内“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宝刹伽兰皆为俗宅,沙门释种悉作白衣”。
  建德六年(577年),北周灭北齐后,针对继续发展的佛教实体,立即推行灭佛政策,毁寺4万,强迫300万僧、尼还俗,相当于当时总人口数十分之一的人重新成为国家编户,使寺院占有的大量人口开始向国家纳税服役,这对急需兵源和财力的封建朝廷来讲,其意义之重要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