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克比赛 草原健儿力技结合展雄姿

发布时间:2018-05-15 22:49:08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许浩成

      “博克”是蒙古语摔跤一词的译音,因蒙古族的摔跤方法不同于其他民族,汉语称之为蒙古式摔跤。摔跤是深受蒙古族喜爱的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大会上不可缺少的比赛项目。

“搏克”是蒙古语摔跤一词的译音,因蒙古族的摔跤方法不同于其他民族,汉语称之为蒙古式摔跤。摔跤是深受蒙古族喜爱的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大会上不可缺少的比赛项目。

按蒙古族传统,摔跤手需穿特制的服装。上身穿牛皮或帆布制成的无领、短袖、袒胸的紧身坎肩式的服装,称为“照得格”,其边沿镶有铜钉或银钉,后背中间绣有“吉祥”之类的字样,或嵌有圆形银镜,上面刻有动物图案。腰系蓝或红、黄的“拉布尔”(即彩带),下身穿肥大的“班扎拉”(即摔跤裤)。根据摔跤手的身材,要用20-40尺白布制作专用摔跤裤,外面再套花色的套裤,脚蹬蒙古靴或马靴。此外,多次参加摔跤比赛获胜的摔跤手,还要在脖子上戴五色绸穗环“景嘎”,标志着获胜次数,获得过的奖励名次越多,“景嘎”上系的彩条也就越多。全副武装的摔跤手显示出强壮、威武、洒脱的气势。当摔跤手们进入比赛场地时,场上要唱起悠扬激越的摔跤赞歌。这时,摔跤手们挥舞着壮实的双臂,跳着狮子舞步或鹰舞步入场。跳跃是蒙古族摔跤比赛的一个民族特色,出场退场双方摔跤手都要跳跃,出场跳跃高而快,时间也长,这是激战前的准备活动。退场跳跃基本上是慢跑回原地,是放松活动。

搏克比赛时,参加人数不限,但必须是双数。参赛摔跤手不分体重、年龄,采取淘汰制,对于以往比赛中的优秀选手要编排在适当的位置。比赛中以使对手膝盖以上的身体部位着地为取胜。一跤定胜负,败者被淘汰。每轮赛后淘汰一半摔跤手,直到剩2人决赛冠亚军。过去的比赛没有时间限制,有时两个摔跤手势均力敌,会持续较量几个小时。为了比赛的精彩和加快赛程,现在有的比赛也限定时间。摔跤手在比赛中讲究摔跤技巧,采用预防对方攻击和自己出击的站姿、步伐与抓法,通过捉、拉、扯、推、压、晃等基本动作,奋力将对方摔倒。有经验、技巧娴熟的摔跤手,并不用花很大的力气,而是利用对方的惯力和破绽就能巧妙地把对方摔倒。

对于在摔跤比赛中优胜的摔跤手都有奖励。历史上,在盛大的那达慕大会上获得摔跤冠军者,曾获得“九九八十一”份奖品,即骆驼9峰,骏马9匹,黄牛9头.绵羊9只,山羊9只,马鞍9套,以及砖茶9块等9种物品。到了近现代,在那达慕上获得摔跤名次的奖品,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变化。有的奖骆驼、马、牛、羊,有的奖炊具、毛毯、收音机、电视机,虽无一定之规,但均比较重。此外,与一般体育比赛不同,博克比赛给失败者发鼓励奖。

搏克运动是蒙古民族强身健体、培育优良品质的体育项目,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蒙古族摔跤运动员,在国内外体育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这项体育活动在蒙古族地区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摄影:图门巴雅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