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要闻>

锡盟第一轮草原补奖政策惠及20余万牧民

2016-12-15 09:05:12 |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 | 作者:张晓红 | 责任编辑:许浩成
摘要:锡盟从2011年启动草原补奖政策,通过5年的实施,2015年全盟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万元,较2010年增加了0.9万元,其中草原生态补奖资金直接拉动牧民人均增收3460元。

 

锡盟从2011年启动草原补奖政策,通过5年的实施,2015年全盟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万元,较2010年增加了0.9万元,其中草原生态补奖资金直接拉动牧民人均增收3460元。取得了草原生态逐步恢复、牧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草原畜牧业稳定发展的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草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的建立。

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巴彦淖尔嘎查的牧民朱宝忠是草原补奖政策的受益户之一。今年夏秋锡盟部分地区遭受了旱灾,但他家的7000多亩草场依旧可以打4000捆牧草,能够满足自家牲畜过冬。他算了一笔账:“我们家草场一亩能出60多斤草,要是按市场价一捆草22块钱算的话,4000捆就是8.8万块钱。”他告诉记者,过去一年买草过冬的费用就有五六万块钱,现在自家牧场的草长得又密又高,野生动物也多了。

2011年,国家在内蒙古自治区等8个省区率先启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当时,按照草场载畜量,朱宝忠家的1000多只羊要减少到600只,听说要减少羊的数量拿补贴,朱宝忠怎么也想不通。后来,草场恶化,牛羊没草吃,他不得不开始尝试着改变。减少牲畜后,按一亩草场补贴1.71元,朱宝忠家的7000多亩草场,总共能拿到1.3万余元的补贴。他用这笔钱加上其它补贴,新盖了棚圈、机井房、储草棚,进行了羊种改良,生产生活条件一下子改善了。今年,第二轮奖补机制已经启动,朱宝忠正琢磨着如何“减羊增牛”。通过几年的实践,朱宝忠彻底想明白一件事:在增加收入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保护好草原生态环境。

通过5年补奖政策的实施,锡盟草原生态得到明显改善;与2010年相比,全盟平均草原植被盖度、高度、产草量分别提高3.96%、51.36%和53.22%;自然放养牲畜减少156万个羊单位,牛羊良改率超过了97%以上。

2016年,锡盟开始新一轮的草原补奖制度。区域划分为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两个区域。实施期限从2016年——2020年。补奖总规模27177万亩,其中禁牧任务5083.9万亩,草畜平衡任务22093.1万亩。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禁牧补助测算标准由原来的6.36元/亩/年,提高到9元/亩/年,考虑到南北部户均草场面积差异大等因素,牧区继续采取封顶和保底的测算办法确定旗县市(区)禁牧补助资金量。封顶测算标准由第一轮每人每年12306元,提高到每人每年18000元;保底测算标准由第一轮每人每年30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5000元。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由1.71元/亩/年,提高到3元/亩/年。增设天然打草场补贴,测算标准为5元/亩/年。

新一轮补奖政策与第一轮相比,主要在三个方面作了大的调整。一是优化了补奖政策实施范围,打破了第一轮以嘎查为实施单位的界限,依据草地资源的实际情况,更加突出重点,进一步合理划定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设立了重要草原生态功能保护区补偿试点,同时进一步加强天然打草场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二是提高了补助奖励标准。禁牧补助测算标准由第一轮的每年每亩6.36元提高到9元,禁牧保底测算标准由3000元提高到5000元,同时增加了天然打草场补贴,每亩每年5元,增加了重要草原生态功能区保护补偿试点补助,每亩每年30元到65元不等。草畜平衡区标准由第一轮的每年每亩1.71元提高到3元。三是制度要求更加严格,要求禁牧区做到零放牧、草畜平衡区达到草畜平衡要求。监管手段和保障措施进一步完善,实行专职管护员制度,采取资金发放与任务落实全面挂钩等强有力措施来确保新一轮补奖政策有效实施。

点击排行